《其实孩子可以自己做作业》教你科学批改作业
《其实孩子可以自己做作业》教你科学批改作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流行语道出了无数家庭在辅导作业时的无奈与尴尬。如何让作业辅导不再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完成到主动学习?《其实孩子可以自己做作业》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答案。
作业支持系统:科学批改的第一步
本书作者孙若燕博士指出,家长辅导作业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作业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不是简单地检查作业对错,而是要满足孩子的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要、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
- 关系需要:孩子需要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 胜任需要:孩子需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能力的提升。
- 自主需要:孩子需要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主人,而不是被强迫的对象。
满足三大需求,让批改更有温度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位家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每当她催促孩子写作业时,孩子就会变得烦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后来她尝试改变策略,每天花10分钟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关心。几周后,她惊喜地发现,孩子开始主动完成作业,甚至会和她分享学习中的趣事。
帮助孩子建立作业规范
小明的妈妈发现,孩子每次写作业都拖拖拉拉,效率很低。于是她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作业时间表”,规定每天放学后先休息半小时,然后开始写作业,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几周后,小明的作业效率明显提高,甚至开始提前规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小红的妈妈不再直接告诉小红答案,而是引导她自己思考。比如当小红遇到难题时,妈妈会问:“你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有没有尝试过其他方法?”这种引导式的辅导方式,不仅帮助小红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独立思考能力。
巧用工具,让批改更高效
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作业支持工具”,比如“作业情绪评估单”和“作业责任评估单”。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评估作业情绪和责任感,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支持策略。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书中的建议也有所不同:
- 低年级:重点是建立基础的作业习惯,比如固定的作业时间、安静的学习环境等。
- 中年级:需要深化作业能力和理解,比如学会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等。
- 高年级:关键是培养自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比如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
情感沟通:批改作业的润滑剂
科学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方法和技巧的问题,更是情感沟通的艺术。书中强调,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应当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理解和鼓励代替指责和批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其实孩子可以自己做作业》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迷茫的家长们指明了方向。它告诉我们,科学批改作业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的智慧和耐心。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替代传统经验,用理解和支持替代指责和焦虑,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