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文学篇》艾青首播
《百年巨匠・文学篇》艾青首播
10月14日—10月15日,每天早间07:35,青海卫视《纪录时间》栏目将播出《百年巨匠・艾青》。节目将以上、下两集的形式聚焦在中国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艾青,细述他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他创作背后的故事,弘扬蕴藏其中的创造智慧和创新精神,展现20世纪中国巨匠的风采。
敬请关注收看纪录片《百年巨匠-艾青》
《百年巨匠-艾青》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追求散文式的自由之美。他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艾青创作的巅峰,是在抗战开始之后,面对“国破山河在”的惨况,他创作了许多以“土地”、“农民”为核心意象的作品,如《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这土地》等,用诗意的温暖,给流离失所的国人们,带来了坚定的信念与力量。
艾青的诗,最核心的,是他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光”的追求。他一直强调,诗人,必须讲真话。在《诗论》里,艾青郑重地将诗人定义为“自己所亲近的人群的代言人”,真善美,就是他心里的光。
上集
《百年巨匠-艾青》预告(上集)
《百年巨匠-艾青》上集讲述艾青出生于1910年的浙江金华畈田蒋村,由于母亲难产,他出生后就被送到乳母大叶荷家收养到五岁。这一段经历,成为他日后作为大诗人的情感基因:同情底层。
1928年,孤独的青年蒋海澄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美术,当时留法归来的校长林风眠鼓励他去海外留学。19岁的青年踏上巴黎之旅,并在那里接受西方文化的艺术冲击。
1932年初,上海“一二八”事变刚过去,蒋海澄黯然回国,然而“革命”与“自由”的精神已从法国带回,他加入左联,却被捕入狱。在监狱中,濒临死亡的他从画家转身成为了诗人,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艾青”。
下集
《百年巨匠-艾青》预告(下集)
《百年巨匠-艾青》下集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艾青携发妻前往武汉,在那里写下了著名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此后,1938年4月,遇武汉空战,艾青写出长诗《向太阳》,成为抗战诗歌中的不朽之作,7月,日军迫近武汉,艾青离开武汉南下,11月,到达桂林,他写下著名的短诗《我爱这土地》;1939年,艾青出版诗集《北方》,此后到1945年,相继出版四部诗集,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领军者的地位。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艾青决定前往延安。他写下《时代》,表达了他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的心愿,却隐然如一悲剧的预言。
1958年,艾青被打入“右派”,他和第三任妻子来到东北“北大荒”;1959年,王震带着艾青去了新疆石河子垦区落户,直到1967年,他们一家过着清贫但愉快的生活;然而在1967年5月,全家被赶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垦区接受劳动改造。此后几年,艾青管林带,扫厕所,什么粗活累活都做,他的右眼永久性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零点二;1979年,中国作协为艾青平反,结束了他长达21年的颠沛流离,同年,发表长诗《光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