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河北邯郸,学步桥、光明影剧院、国棉一厂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0: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河北邯郸,学步桥、光明影剧院、国棉一厂

邯郸,这座位于河北南端、太行山东麓的千年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我们通过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一起探寻这座城市的往昔风貌。

邯郸,位于河北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地处晋冀鲁豫四省要冲。“邯郸”之名的由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后改为邯郸。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汉代的邯郸,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城齐名同为五大都会。如今的邯郸是连接晋冀鲁豫的交通枢纽,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冀南大地。


80年代的邯郸,人民路与中华街交界处的大转盘。人民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这一路段,曾经是邯郸的中心地段。曾经这里有图书馆,新世纪商场,邯郸大酒店,红楼宾馆等建筑。如今,图书馆已经搬迁,原址改建了丛台广场,西南角的红楼宾馆也变成了友谊时代广场大厦,新世纪商业广场后面的阳光大厦如今成为了邯郸最高的建筑,只有东南角的邯郸大酒店,还是原先的风格,还保留着曾经的历史味道,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80年代的邯郸博物馆,邯郸博物馆位于中华北大街,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邯郸博物馆是集中展示邯郸历史文化的殿堂,当年邯郸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去这里参观游览过。


80年代的邯郸学步桥,学步桥,位于串城街北端,前身为横跨沁河上的一座木结构桥。至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在沁河上建成石拱桥一座,并根据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将其取名为“学步桥”。现在的学步桥的桥面两旁各有十九块石栏板和十八根桥栏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80年代的沁河边,在河边乘凉休憩的人们。沁河,原名牛首水,是流经邯郸城区的一条河流。沁河与邯郸休戚与共,走在沁河两岸,看到的是邯郸人的生活。


80年代的邯郸老光明电影院,光明影剧院是邯郸比较有历史的一座电影院了,很多邯郸人小时候都来这里看过电影。那时候看电影更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能来光明影剧院看一场电影可以跟小朋友们吹嘘很久。


80年代的邯郸,街头的公交车。旁边的一辆三轮车载着一台电冰箱正从公交车旁驶过。


80年代的邯郸棉纺厂,棉纺厂即邯郸国棉一厂,当年在邯郸,棉纺厂是响当当的名企。当时在邯郸流传着“小闺女快快长,长大了考纱厂”的顺口溜,那时候邯郸的小伙子大姑娘们争相进入纺织厂工作,在当时多少人曾以棉纺厂职工身份为荣。


80年代的邯郸棉纺厂,正值下班时间,从棉纺厂大门走出来的纺织姑娘们。棉纺厂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厂里招收的女职工较多,这也造成了当年的棉纺厂里“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的情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