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合唱团:38次登上央视的“顶流”是怎样炼成的
厦门六中合唱团:38次登上央视的“顶流”是怎样炼成的
厦门六中合唱团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艺术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自2017年以一首《青花瓷》爆红网络以来,这个由中学生组成的阿卡贝拉合唱团已经38次登上央视舞台,成为全国中学生艺术团体的佼佼者。
从《青花瓷》到“顶流”
2017年12月,厦门六中合唱团在哔哩哔哩上传了一段《青花瓷》的合唱视频。视频中,12名穿着校服的学生用身体打击和纯人声合唱的方式,演绎了这首周杰伦的经典歌曲。这段视频不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也让厦门六中合唱团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学生艺术团体。
此后,厦门六中合唱团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与众多明星同台演出。据不完全统计,合唱团已经近百次登上央视舞台,37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微博热搜,成为全国中学生合唱界的“顶流”。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最初的阿卡贝拉+身体打击模式走红后,合唱团并没有停留在舒适区,而是不断创新表演形式。
2018年,合唱团发布了第一首原创闽南语歌曲《鱼歌》。此后,合唱团每年都会推出3-4首原创歌曲,如《云歌》《因为》《我在这里长大》等。这些原创作品不仅展现了合唱团的音乐创作能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了闽南文化。
在表演形式上,合唱团发展出了“阿卡贝拉+”模式,将舞蹈、表演、Rap等元素融入合唱中。在福建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合唱团演唱原创歌曲《白海豚之约》时,不仅有手势舞,还加入了街舞元素,展现了合唱团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平衡演出与学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艺术团体,厦门六中合唱团始终把学生的学业放在首位。合唱团的演出以邀约为主,学校会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质舞台。为了平衡演出和学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 将排练任务分成小任务包,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练习
- 排练尽量安排在周末或放学后
- 外出演出尽量安排在周末
- 现场直播等占用上课时间的活动,安排随行老师补课或录制课程
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既能参与高水平的艺术演出,又不会耽误学业。合唱团团长陈琦表示,学校培养的不是艺术人才,而是兴趣,是孩子内心的热爱和欢愉。合唱团的成员中,升入高中后至少有一半会放弃合唱,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来会选择进入艺术院校。
艺术教育的“厦门模式”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成功,是厦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福建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厦门有59个表演类项目,占全省四分之一。厦门六中的阿卡贝拉合唱团更是40次登上央视舞台,37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微博热搜,成为全国中学生艺术教育的标杆。
厦门市教育局表示,厦门艺术教育的成功在于三个方面:
- 美育浸润: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深度合作:与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深度合作,举办各类艺术活动
- 美美与共: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接受优质艺术教育的机会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成功经验,为全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不仅展现了艺术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