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600年皇城门的前世今生与参观全攻略
天安门城楼:600年皇城门的前世今生与参观全攻略
天安门城楼:600年皇城门的前世今生与参观全攻略
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城楼不仅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打卡圣地。无论是它的建筑特色还是背后的历史故事,都让它成为了连接古今的一扇窗口。每年的国庆节,这里举行的盛大升旗仪式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果你还没去过天安门,不妨计划一次旅行,亲自感受这座千年守望者的魅力吧!
从承天门到天安门:一座城楼的600年传奇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它不仅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更是举行各种盛大庆典和仪式的场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其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如今,天安门城楼是游客参观和纪念历史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政治意义。
34.7米的高度,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现存的天安门城楼为1970年重建,保留了原貌并进行了加固,以适应现代化需求。重建时,工人们在最高的脊瓦处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金丝楠木盒,里面藏着红宝石、朱砂以及五彩粮等物品。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拆西山墙时,还发现了7发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这些发现为天安门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城楼高34.7米,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覆盖黄色琉璃瓦。城楼内部有金龙和玺彩绘及大型宫灯,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南北两面共有36扇朱红菱花门扉,殿内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庄严典正。大殿顶部悬挂着17盏古色古香的大型宫灯,其中以最中间的那盏八角宫灯最大,重达450公斤。
参观攻略:如何顺利登上这座历史的见证者
预约方式
- 提前1-7日,在微信🔍“天安门城楼参观预约”进行实名制预约,无当日票及现场售票。
- 每日门票刷新时间为下午17时,参观名额紧张,一定要卡点预约。
- 每天四个时段:8:30-10:30、10:30-12:30、12:30-14:30、14:30-16:30,可以早到或晚到,刷身份证验票进场。
门票价格
- 成人票:15元/人
- 大学生(18-25岁):5元/人
- 未成年人、60岁以上老人、军人:免费
交通建议
- 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或天安门西站下车最为便捷
- 天安门西人更少一些
游客体验:登楼路线与注意事项
安检须知
- 所有游客的随身背包不论大小、都不允许带上城楼(手机相机可以带,身份证千万别寄存了,不然进不了城楼),需要事先寄存(免费2小时)。存包位置在天安门之后,端门之前的广场上,找不到可询问工作人员。
- 完成存包后,去排城楼安检的队伍(很严格),然后才可以从西侧梯道上城楼,参观完毕从东侧梯道下城楼(坐轮椅的游客可以搭乘厢式电梯)。
参观路线
- 走金水桥、穿过券门来到城楼背后,才是真正的登城入口。城楼参观路线为单向,不能走回头路。因此要拍城楼正面的必须在走金水桥之前完成,一过券门就回不来了。
- 经过整整100级台阶的梯道,上城楼后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殿前走廊,无数的重大历史时刻、多次阅兵仪式的焦点都在这走廊上。
- 站在廊下凭栏远眺,偌大的天安门广场尽收眼底。眼前的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广场上的游客熙熙攘攘,楼两侧的红旗迎风飘扬...此情此景,无论是心情还是视野,都跟在马路对面的广场上看天安门的感觉完全不同。我想每个登上城楼的中国人都会激动无比吧!
城楼看点
- 大殿中间为重大活动时领导人休息的区域。该区域又分为三个隔间,中间的隔间最大,有13把座椅;左右两侧的隔间各有10把座椅。殿内的东西两侧都有图文展览,可以了解天安门各时期的沿革和曾在此举行的重要活动。
- 大殿东侧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木质国徽,旺季时与之合影的游客还会排长队。这枚国徽是1950年国庆一周年前夕才悬挂到天安门城楼的,因为开国大典时国徽还没设计出来。这枚木质国徽也只是临时使用,1951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就替换了金属国徽,因此它的“服役时间”不过8个月。
- 国徽的旁边还展示着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使用过的话筒,以及亲手升起的第一面国旗。不过两者都是复制品,正品在不远处的国博里展示,大家参观国博时可以留意一下。
结语:登临天安门,感受历史的温度
天安门城楼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的历史变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登上城楼,仿佛穿越回1949年毛爷爷开国大典的那一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庄严。你的1949,我的2025,共同见证这份荣耀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