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之泰然:从孔子颜回到现代生活的智慧
处之泰然:从孔子颜回到现代生活的智慧
“处之泰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ǔ zhī tài rán。其中,“处”意为对待或处理;“泰然”则形容心情平静、毫不在意的样子。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紧急情况或其他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从容应对,甚至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态度。
孔子与颜回的典故
孔子非常欣赏弟子颜回的品德。尽管颜回生活贫困,但他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种精神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颜回的故事,正是“处之泰然”的生动写照。
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在现代社会,面对压力和挑战,如何保持“处之泰然”的心态?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表明,青少年在新学年中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大学申请、学习困难和时间管理等。为了支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长、教师和青少年自身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自我探索:鼓励青少年探索自我,发展更细致的自我认知。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合理使用社交媒体:虽然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交联系,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健康结果。因此,家长应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社交媒体,避免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参与课外活动:参与课外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减轻焦虑感,促进社交发展,并提供放松和社交的机会。研究表明,适度参与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学业压力,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练习自我同情:青少年可以通过写下自我肯定的句子来练习自我同情,这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心理韧性。自我同情作为一种心理保护因素,可以有效调节不容忍不确定性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
名人案例:马识途的“处之泰然”
马识途先生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处之泰然”的现实范例。面对癌症,马老笑而傲之。他自己当年做地下工作时什么样的敌人没见过,想想就知道,这些敌人有多可怕!偷偷袭来的癌症,当然也是敌人,但癌症这种敌人跟当年面对的敌人,怎堪相提并论?就算癌症再凶残,也不能比当年自己所面对的敌人更凶残。因为当年一旦被敌人识破,丢命便是旦夕之事,甚至当场毙命。所以,他不怕癌症。
2001年,马老因肾癌需要手术。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他签下了“死马当活马医”的字样,展现了非凡的乐观精神。手术很成功,不仅摘除了坏肾,还创造了生命奇迹——癌细胞完全消失。
2007年,马老再次被查出肺癌。这一次,他选择在病房里坚持写作,完成了《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这种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正是“处之泰然”的生动体现。
马老的养生观,正应了宋代诗人龚明之《期颐堂》所言:“不服丹砂不茹芝,老来四体未全衰。有人问我期颐法,一味胸中爱坦夷。”南朝宋罗含《更生论》亦云:“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
马老经历过太多风险、苦难,有时甚至生命攸关,但他无不乐观豁达,若无其事,并最终化险为夷。他的人生观是4句话,即“尽心尽力,无愧无悔,我行我素,洁来洁去”。
结语
“处之泰然”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培养这种从容应对的能力。无论是通过自我探索、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参与课外活动,还是像马识途先生那样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是实现“处之泰然”的有效途径。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应对,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