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牛津全球书籍史》:一部跨越5000年的知识传播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9: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牛津全球书籍史》:一部跨越5000年的知识传播史

《牛津全球书籍史》是一部由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詹姆斯·拉文主编的巨作,汇集了16位书籍史与阅读文化史领域专家的智慧。这部504页的著作于202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定价148元,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佳作。

01

重新定义“书籍”

《牛津全球书籍史》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书籍”的重新定义。主编拉文提出,无论是由黏土、皮肤或天然纤维制成,还是由显示器、中央处理器、内存或显卡驱动,书籍都是以便携物体的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充任知识、信息和娱乐的持续传播者。这种定义突破了传统观念中“书籍就是本册”的狭隘理解,将书籍的本质回归到其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功能上。

02

书籍的五个特征

书中提出,真正的书籍应该具备五个特征:图形化、易读、便携、可复制和耐用。这些特征不仅适用于现代的纸质书籍,也同样适用于古代的泥板书、竹简书,甚至未来的数字书籍。这种定义的普适性,使得《牛津全球书籍史》能够跨越5000年的时间跨度,全面展现书籍的演变历程。

03

从泥板到数字:书籍形态的演变

书中展示了书籍形态的多样性。从古埃及的莎草纸卷、中国的竹简书,到中世纪的羊皮纸手抄本,再到现代的印刷书籍和电子书,每一种形态都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书中还特别提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书籍形态,如印加人的奇普(用绳结记录信息)、爪哇人的贝叶书册等,展现了书籍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表现形式。

04

跨文化和跨时代的比较视角

《牛津全球书籍史》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全球视野。书中不仅关注西方的书籍发展,也详细探讨了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等其他文明地区的书籍演变。通过跨文化和跨时代的比较,揭示了书籍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05

对传统书籍史研究的突破

《牛津全球书籍史》对传统书籍史研究提出了重要挑战。它不再局限于对书籍本身的物质形态研究,而是将目光投向书籍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书中探讨了书籍的审查制度、版权问题、图书馆编目分类等议题,展现了书籍史研究的全新视角。

06

启示与展望

在数字时代,书籍的定义再次面临挑战。《牛津全球书籍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无论书籍的形态如何变化,其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本质不会改变。这种洞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的书籍史,也为未来数字书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总之,《牛津全球书籍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书籍5000年来的演变历程,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义了“书籍”这一概念,为我们理解知识传播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