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护士对高尿酸血症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社区全科护士对高尿酸血症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引起痛风,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本文通过一项社区干预研究,探讨了全科护士在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方面的效果,为该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异常而导致空腹血尿酸水平偏高的风湿免疫科疾病。其与患者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该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原发性主要指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而继发性则是由多种急性慢性疾病导致尿酸排泄障碍或血尿酸增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痛风。若患者血尿酸持续升高则出现诸多并发症,例如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患者的血尿酸。临床提倡无症状患者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及饮食结构的均衡,尽可能避免服用控制或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9年5月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社区全科护理,组建社区全科护理小组,由社区全科护士进行健康生活干预,其中1名全科主治医生,1名全科医生,2名公共卫生医生,5名社区护士。由社区全科护理小组向该社区提供服务,对本研究对象进行社区干预,并对社区护士进行全科学习与培训,学习高尿酸血症的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还要充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控制血尿酸,还可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干预措施包括:
社区干预:制定个性化健康评估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家族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外伤史进行调查;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经济情况、劳动情况以及心理情绪变化等,有助于社区全科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健康状况。
健康教育:制定每个月的体检与健康评估计划,让患者能够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还要发放护理小组自制的《高尿酸血症防治》宣传手册,隔周在固定地点定期举办健康宣教,且内容涉及不同方面的知识,例如高尿酸血症并发症的预防、高尿酸血症的用药方法、饮食方案等。同时还要留置一定的时间进行“一问一答”环节,为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可告知患者与家属多食蔬菜,但不可食用黄豆与菠菜等,另外可食用含糖量较低且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每日餐后1h食用定量水果。主食可选择碳水化合物,可食用少量的蛋奶类以及瘦肉类,不可食用海鲜、淡水虾蟹等,切勿食用动物内脏;其次,不可饮用刺激性饮料、浓茶以及咖啡等,禁止食用辛辣食品,每日保持2000mL的饮水量,且保证每日排尿量达到1500mL左右。每日清晨慢走10min,每周坚持有氧运动2次。健康膳食营养配比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若合并糖尿病,则需要摄入少量的糖分,若合并高血压,则摄入少量的盐分。每日睡眠时间必须保证8h左右,合理休息,禁止熬夜、通宵等。
干预时间为9个月,每个月患者提问,护士接受反馈信息,给予针对性指导与解决方案,同时对身体各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估,判定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着低于参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参照组(P<0.05),认知度显着提高(P<0.05)。这表明社区全科护理干预在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重要手段。社区全科护理通过专业团队的协作,结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这种以“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的社区护理服务,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兼顾其心理和社会需求,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结论
社区全科护士对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还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在社区健康管理中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