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沧桑变迁 感受古今魅力
见证沧桑变迁 感受古今魅力
建水古城,这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古井文化闻名于世。从大板井到溥博泉,每一口古井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听闻建水县的大板井颇负盛名,历史悠久,恰逢假期,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期望能一睹历史遗迹的风采。”来自广西的游客李佩莲一边说,一边望向布满时光痕迹的古井,两个孩童静静地趴在凉亭扶手上,目光灼灼地听着建水古井的历史故事。
建水古城建在众多古井之上,其名字本身就寓意着与水的深厚联系。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建水古城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百余口古井便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载体,它们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共同编织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大板井、小节井、诸葛井、三眼井、四眼井、东井、新井、廉井……每一口井背后,都是这座古城不断涌动的精神之泉,见证着建水的荣辱与变迁。
据大坂井讲解员马晓蝶介绍,明朝时期,徐伯阳将军率领士兵在惠历土城西边驻军,并着手建造临安卫城西门段。士兵中的水脉之匠在低洼地勘察,发现泉眼,挖掘出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深受民众喜爱,得名“大板井”。受儒家文化影响,文人墨客为其取名“溥博泉”。为方便多人使用,居民用石板拼成井栏。
建水拥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井,它们散布于街巷,如同城市的根系,滋养着居民,见证着历史,彰显着儒家文化。古井与老街、老巷、老宅相映成趣,构成独特风景。古井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有的位于市中心,有的隐于民宅,俨然就是“古井博物馆”。据建水县文物管理所统计,建水城现存120多口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井,规模之大、造型之独特、个性之鲜明,全国罕见。这些古井体现着地方工艺水平,是建水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静静诉说着古城历史与文化,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依然有很多群众来打水,晚上8点还能看到人们排起长队,在此等候取水。”望着井边来来往往的人,马晓蝶感叹道。
人们围坐在井边的凉亭,听着井水的潺潺声,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一位老者手持水桶,熟练地从井中打起清澈的井水,他的动作缓慢而有力,仿佛在演绎着一场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游客们纷纷上前尝试,体验这份来自古老水井的清凉与甘甜。
在建水,古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每座古井都是故事的发源地,每个纹饰、石雕都蕴含深厚文化内涵,是一把探索城市过去的钥匙,更是深厚的文化象征,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