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脂末不是反式脂肪酸,别再误会啦!
植脂末不是反式脂肪酸,别再误会啦!
“植脂末就是反式脂肪酸!”这个说法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已久,让不少消费者对植脂末产生了恐慌心理。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今天,我们就来澄清这个误解,看看植脂末到底是什么,它与反式脂肪酸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植脂末的真面目
植脂末,又被称为奶精,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油、糖或糖浆等,通过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产品。植脂末因其良好的水溶性、乳化性和发泡性,被广泛应用于奶茶、咖啡、烘焙食品等多种食品中,以改善口感和质地。
植脂末的生产工艺本身并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指出:“植脂末的生产过程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当选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加工成的植脂末,才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从何而来?
反式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在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双键,这些双键的位置和空间排列与自然界中的“顺式脂肪酸”不同。通常,反式脂肪酸通过工业化氢化过程生成,当植物油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时,部分双键会发生结构转变,从“顺式”转变为“反式”。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有两类:
- 工业化生产: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常常需要对植物油进行氢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双键会发生结构转变,形成反式脂肪酸。
- 天然存在: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中天然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此外,人类母乳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研究发现,母乳中反式脂肪含量占母乳脂肪含量的1%-10%之间。
植脂末与反式脂肪酸的关系
虽然植脂末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含量通常很低。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仅为0.39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2克。这意味着,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不足以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更重要的是,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脂末产品已经实现了“0反式脂肪酸”。例如,国内植脂末行业龙头企业佳禾食品就率先突破了零反式脂肪酸技术难题,并于2022年底实现了含人工反式脂肪产品全面清零。
最新行业标准说了什么?
2025年1月,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了新修订的《植脂末》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对植脂末的定义、原辅料、理化指标、试验方法、标签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对反式脂肪酸进行了分级,并要求在标签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行业健康意识的提升,也表明全球范围内对反式脂肪酸健康危害的认知正在加深。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到2023年全球应彻底消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中国也在这一趋势下逐步加强对该成分的监管力度。
如何正确看待植脂末?
- 植脂末不等于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的主要成分是植物油和糖,反式脂肪酸只是可能存在的微量成分。
- 现代工艺已经可以让植脂末实现“0反式脂肪酸”。
- 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安全线,无需过度恐慌。
- 在选购含有植脂末的食品时,可以关注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产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植脂末在提升食品口感、降低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并通过科学的监管确保其安全性。所以,下次当你在配料表中看到“植脂末”时,不必过于紧张。适量饮用,关注整体饮食平衡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