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手脚麻木不容忽视,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专家提醒:手脚麻木不容忽视,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时不时地感到手脚麻木,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意。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麻木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院区神经内分泌科专家孙垒提醒大家,手脚麻木可能暗藏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需要引起重视。
手脚麻木的常见原因
手脚麻木,医学上称为"肢体麻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感觉神经受损或者肢体末梢血液流通不畅而引起手、脚发麻的现象。造成手脚麻木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多数由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卒中、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梗死、腰椎病和 B 族维生素缺乏等疾病引起[1,2]。也可能由恶性肿瘤化疗,血液透析,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类药物、异烟肼等)、以及长期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引起。
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脑部缺血或者出血性损伤,造成颅内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细胞变性或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出肢体麻木乏力等功能障碍的症状[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血糖升高引起神经纤维的能量及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神经纤维的缺血,营养障碍及变性,从而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出现针刺样、烧灼样或蚂蚁爬等的感觉,通常下肢较上肢严重,两侧肢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典型时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1]。
颈椎病和腰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或颈髓和腰髓,从而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木以及双下肢麻木等[5]。
维生素缺乏:神经纤维的合成和功能的维持需要各种维生素的参与,长时间营养不均衡或者进食减少,引起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B1、B12 等维生素的缺乏,导致神经纤维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7]。
恶性肿瘤化疗后:手足麻木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常见症状之一,化疗药物(如铂类、长春碱类、紫杉醇等)影响神经微小管,使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轴索变性,发生脱髓鞘病变,从而引起感觉迟钝、脚趾麻木、运动障碍等[8]。
如何预防手脚麻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尽量戒烟戒酒,且做到饮食结构合理,尤其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及高尿酸等[1,3]。
适度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进行跑步、保健操、户外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和促使血液循环[1]。
注意保暖:身体受凉、受寒,或严寒的气候往往会加重手脚麻木的症状[3]。
合理饮食:调整饮食习惯,注意营养结构,健康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的摄入,避免挑食。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老年患者,或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高危人群,肢体麻木症状持续时间长,持续一个小时以上不能缓解[1];
肢体麻木症状持续加重,出现肢体皮肤青紫或者坏死的情况;
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伴有肢体无力症状;
两侧肢体同时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并伴有血糖高、酸痛、肿胀,痛觉过敏等症状[1];
四肢麻木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双下肢麻木伴有明显的腰痛和行走困难;
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双手精细动作障碍[5];
长时间的肢体麻木伴肌肉萎缩[2]。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优先就诊于神经内科;有糖尿病、高血压者可就诊于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如果出现肢体麻木持续加重、肢体皮肤青紫或坏死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
总之,手脚麻木虽然常见,但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需关注这些微小的变化。保持警惕,适时就医,才能有效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