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30万年前古人类喜欢吃什么?考古人员起底饮食清单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6: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0万年前古人类喜欢吃什么?考古人员起底饮食清单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是中国境内发现的人类化石数量最为丰富、包含有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之一。2024年4月启动的第四次正式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精美的石制品,还出土了大量带有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化石,为研究3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供了重要线索。


7月25日,航拍位于安徽省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华龙洞遗址发掘队领队吴秀杰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主要目标是揭示距今30万年至40万年期间古人类在华龙洞的生活场景。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考古团队取得了多个重要进展。

精美的石制品揭示古人类智慧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多件经过精心打磨的石制品。这些石器不仅锋利,而且制作精美,显示出古人类不仅能够使用工具,还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发现表明,30万年前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较为复杂的工具制作技术。

大量动物化石揭示古人类饮食习惯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标本,数量远超前几次发掘的总和。许多动物骨骼上都发现了人工切割或砍砸的痕迹,这为研究古人类的狩猎和饮食习惯提供了直接证据。


7月25日,吴秀杰在安徽华龙洞遗址陈列馆的库房里检查已整理好的动物化石。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驷统负责整理和分类这些化石标本。通过对出土动物化石的研究,考古团队已经鉴定出40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动物化石最为丰富。值得注意的是,牛、鹿和野猪的骨骼和牙齿化石数量最多,且这些动物的骨骼上普遍发现有砍砸和刮烧痕迹,这表明它们是古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首次发现古人类骨病理现象

本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具有病理特征的骨骼标本,如摔伤或骨折痕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华龙洞遗址的重要意义

华龙洞遗址自1988年底被发现以来,已累计发现包括1件完整头骨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是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数量最为丰富的重要遗址之一。2021年,通过对出土完整头骨进行容貌复原,专家初步判断这是一位13岁至14岁的女性个体,具有丰富的现代人面部特征。


7月25日,一名游客在安徽华龙洞遗址陈列馆参观“东至人”复原像。专家初步判断这位“东至人”是一名13岁至14岁左右的女性个体。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华龙洞古人类被命名为“东至人”,其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属于古老型智人。遗址中已发现的古人类个体有十几个,通过初步研究发现,其中一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个体可能比“东至少女”早10万年。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华龙洞遗址的认识,更为研究中国境内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