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情商培养秘籍:家庭篇
哈佛大学情商培养秘籍:家庭篇
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40年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事业上的成就,70%以上与他们的情商水平有关。换句话说,成绩好、脑子聪明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会做人、会控制情绪、会和别人合作,才是孩子一生的“加分项”。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哈佛大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情商的本质:认识与管理情绪的能力
很多人误以为高情商就是会溜须拍马、会逢迎讨好。其实不然,情商的核心是处理情绪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具体包括:
- 认识自己的情绪
- 理解别人的感受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高情商的三个关键方法
1. 帮助孩子“命名情绪”
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情绪,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帮助孩子“命名情绪”,就是为他们的感受找到一个出口。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我们可以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难过?”当孩子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后,他就能更好地管理情绪,不容易情绪失控。
2.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拥有同理心的孩子,不仅在社交中更受欢迎,还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和老师的建议。
比如,当孩子因为一只受伤的小麻雀飞走而伤心时,我们可以引导他思考麻雀的感受:“麻雀回到了它的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它现在一定很开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
3. 培养积极沟通能力
很多孩子生气时,会指责别人,比如“都是你不好!”“你抢了我的玩具!”高情商的孩子则懂得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们可以教孩子用“我觉得(感受)+因为+需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比如:“我很生气,因为这是我的玩具,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走,请你把它还给我。”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避免矛盾升级,又能有效解决问题。
抓住关键期,事半功倍
哈佛大学儿童行为科学家Richard Weissbourd教授的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发展的三个关键期分别是:
- 0-3岁: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模仿父母行为
- 3-6岁:语言、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快速发展
- 6-12岁:认知能力显著提升,开始系统学习
在这些关键期,家长应该特别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培养孩子的情商。
艺术教育:情商培养的有力工具
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研究发现,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同时培养智商与情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艺术活动作为人类的心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
因此,家长可以考虑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来辅助孩子的情商培养。
结语
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和引导。但请记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看着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渐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乐观向上的人,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