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连云港市海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25: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连云港市海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连云港市海州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摩崖造像,从千年古刹到近代建筑,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海州区最具代表性的15处文物古迹,带您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魅力。

1. 连云港桃花涧AAAA

桃花涧源自锦屏山马耳峰,千回百转汇集成滔滔涧水流下南坡。这里峰峦峻秀,春来遍开桃花,因以为名,现已开辟为新的旅游景点。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2.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左右。

3. 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平方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

4. 海清寺塔

海清寺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库旁。海清寺塔,又称“大村塔”、“阿育王塔”。该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八面九级,高40米有余,仿楼阁式砖塔,内有回廊,八角塔心柱直至塔顶。塔身每层四面开门,其余四角隐出直棂假窗,或嵌字碑。塔内设砖阶梯,可盘旋而上。

5. 花果山前顶石刻群

水帘洞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风景区水帘洞,刻在洞外的岩壁上。石刻皆为摩崖题勒,书体有篆、隶、楷、行。从石刻年款可知,水帘洞石刻镌于明清两代。明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润”、“灵泉”;清刻有“印心石屋”。水帘洞石刻的内容都是记录和描写水帘洞的景致。

6. 孔望山古城遗址

孔望山古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好,南城垣已毁,仅存基槽。

7.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处。有金代石刻“新设山路记”题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题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风”题刻、清代石刻“吴廷翰诗刻”、“王先谦题刻”、“师亮采题刻”以及“万花岩”、“锦岩”、“石曼殊”等。

8. 郁林观石刻群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计有8处。其一为唐开元七年(719年)镌于“飞泉”前一块巨石上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为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书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径约3厘米。

9. 锦屏磷矿旧址

锦屏磷矿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北500米处。锦屏磷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和开采历史最长的磷矿,被誉为江苏省化工行业的鼻祖,“全国化学矿山的摇篮”。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锦屏公司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磷灰石;1920年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始开采。

10. 花果山三元宫

三元宫位于新浦区花果山乡花果山,海拔五百八十米处。根据《重建云台山三元宫碑记》记载“三元宫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于明,其来久矣”!唐宋时,三元宫的规模比较小,到明宪宗成化六年(1645)鲁府王孙度为僧,募资重建展宇,这时候的规模仍旧有限,到明万历十五年(1587)才形成规模。

11.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民主中路79-87(单号)、88、93-103(单号)、98、131、155、154-182(双号)、219号。在建筑上表现了中西合璧、土洋混杂的风格,其中民主中路155号的建筑最具代表性。

12. 连云港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的大村水库旁。

13. 当路王氏宗祠

当路王氏宗祠(明)当路王氏宗祠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办事处当路村,与村部相邻,坐北朝南。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其间,当路王氏59世祖王鸣鹤,曾任一品两广总兵、骠骑将军。万历皇帝颁诏赐封“天下将才第一”,“赐葬故里,立祠享祀”,族人即在海州州府的协助下,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成王氏宗祠。

14. 精勤书院

精勤书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中正东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校友中名人辈出,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精勤书院的创建者为时任海州正堂鲍毓东、淮北盐运使彭家骐以及中正场盐大使陈汝芬,院名取义于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院设讲堂、斋舍、厨房、浴室等,规模宏大,设备齐全。

15. 原海州高级中学大礼堂

原海州高级中学大礼堂(20世纪50年代)原海州高级中学大礼堂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105号。海州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海州石室书院海州官立中学堂,曾经培养了沈云沛、朱路、张廷瑞、李映庚等杰出的人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乡绅沈云沛、黄道传等人创设海州中学堂,1912年改称海州中学,1927年改称海州中学堂,1927年改称海州中学,1938年改称海州中学,1949年改称海州中学,1952年改称海州中学,1956年改称海州中学,1958年改称海州中学,1960年改称海州中学,1962年改称海州中学,1964年改称海州中学,1966年改称海州中学,1968年改称海州中学,1970年改称海州中学,1972年改称海州中学,1974年改称海州中学,1976年改称海州中学,1978年改称海州中学,1980年改称海州中学,1982年改称海州中学,1984年改称海州中学,1986年改称海州中学,1988年改称海州中学,1990年改称海州中学,1992年改称海州中学,1994年改称海州中学,1996年改称海州中学,1998年改称海州中学,2000年改称海州中学,2002年改称海州中学,2004年改称海州中学,2006年改称海州中学,2008年改称海州中学,2010年改称海州中学,2012年改称海州中学,2014年改称海州中学,2016年改称海州中学,2018年改称海州中学,2020年改称海州中学,2022年改称海州中学,2024年改称海州中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