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教授团队研究证实:杏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
林琳教授团队研究证实:杏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于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持续性的咳嗽、咳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中枢止咳药,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难以根治。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林琳教授团队的研究突破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肺病科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牵头完成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为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hytomedicine》上,影响因子高达7.9。
研究在全国8个省份的14家公立医院展开,共纳入235例年龄18~65岁的患者,所有参与者均符合PIC和风热犯肺证相关指南诊断标准,且咳嗽症状评分(CSS)≥3。其中,杏贝止咳组176例,安慰剂组59例。研究结果显示:
- 在14天的治疗期间,杏贝止咳组77.3%的患者咳嗽达到缓解
- 咳嗽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安慰剂组(-8.10,95% CI -14.12 ~ -2.07,p = 0.009)
- 可减少CSS(-0.68分,95% CI -1.13 ~ -0.22,p = 0.01)
- 缩短咳嗽缓解时间(-2天,危险比[HR] 1.48,95% CI 1.03 ~ 2.13,p = 0.02)
- 提高咳嗽缓解率(风险比[RR] 1.66, 95% CI 1.07~2.58,p = 0.03)
此外,杏贝止咳颗粒还能有效改善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和痰粘等症状,且在治疗初期(第7天)就已显现出明显效果。
杏贝止咳颗粒的组方特点
杏贝止咳颗粒源自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临床经验方,是在经典止咳名方三拗汤和经典祛痰名方桔梗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其主要成分包括麻黄、苦杏仁、桔梗、前胡、浙贝母、百部、北沙参、木蝴蝶、甘草等。
- 君药:浙贝母和苦杏仁,前者清热化痰,解毒散结;后者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 臣药:麻黄、桔梗宣肺止咳;木蝴蝶清肺利咽;前胡止咳化痰
- 佐使:北沙参养阴清肺;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具有清宣肺气、疏风利咽、止咳化痰的效果,特别适用于风热犯肺证的患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还具有减轻呼吸道炎症、止咳平喘、稀释痰液、抗菌、抗病毒等多重功效。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林琳教授指出,感染后咳嗽的治疗难点在于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滥用现象。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避免了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同时,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复杂疾病时更具优势。
然而,中医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林琳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为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同时,通过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药有望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