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教授揭秘:长期压力真的会致病?
吴芳教授揭秘:长期压力真的会致病?
2024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吴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了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效果之间的密切联系。这项研究不仅为“病由心生”的古老智慧提供了现代科学证据,更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研究发现:压力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7例患者。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在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情绪压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客观缓解率更低、疾病死亡风险更高。
具体数据如下:
- 免疫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对照组62.1%,压力组仅46.8%
- 存活超过一年:对照组80.8%,压力组70.4%
- 存活超过两年:对照组64.9%,压力组仅46.5%
-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对照组15.5个月,压力组仅7.9个月
除了生存数据的差异,研究还发现有情绪压力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更差。他们更容易出现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不振和便秘等症状,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评分都更低。
压力如何影响免疫治疗?
研究表明,情绪压力可能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抑制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
这一发现与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一项研究相呼应。该研究发现,压力会增加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含量,这种蛋白质会从血液进入大脑,改变神经元功能,导致行为改变。在抑郁症患者身上也发现了同样的变化。
免疫治疗:癌症治疗的新希望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不同,主要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提高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打破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恢复患者自身的抗肿瘤能力。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能精准识别肿瘤细胞,控制肿瘤而不损伤正常细胞;还能激发机体长期的免疫记忆,持续监控并清除可能复发的肿瘤细胞。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
- 抗体疗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细胞疗法(如CAR-T、TCR-T)
- 肿瘤疫苗
- 溶瘤病毒
- 免疫调节剂
心理因素:被忽视的治疗关键
吴芳教授指出,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偶尔感到压力大并不要紧,但长期压力会使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失去对癌细胞的控制。最好的癌症治疗往往是“药物+心理”的综合治疗模式。
这提示我们,癌症治疗不仅要关注药物和手术,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的话术安抚、家人朋友的关心都很重要。同时,科普教育也是增强患者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焦虑。
当代医学倡导多元化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情绪压力的筛查与全程管理十分重要,情绪压力干预可能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策略。
吴芳教授团队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心理健康不仅是生活质量的问题,更可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面对疾病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治疗,更要重视心理的调适。只有身心并重,才能真正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