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怡微:《西游记》人物变迁背后的千年文化密码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9: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怡微:《西游记》人物变迁背后的千年文化密码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怡微,多年来致力于《西游记》及其续书的研究。她认为,《西游记》作为一部世代累积文本,从最早玄奘取经的史实,到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历经了900多年中国人对文明的认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义性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01

孙悟空:从胆小怕事到大英雄的蜕变

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最早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悟空以“白衣秀才”的形象出现,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但与后来的孙悟空不同,这个猴行者胆小怕事,因“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左肋被打八百,右肋被打三千铁棒。他提醒唐三藏:“轻轻小话,不要高声!此是西王母池。我小年曾此做贼了,至今由(犹)怕。”

到了元杂剧阶段,孙悟空的形象突然黑化。在《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他成了偷金丹、盗仙酒的恶魔。而在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更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好色、不安分的角色,不仅有老婆,还对铁扇公主产生邪念。

直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孙悟空才被重新塑造为一个充满童心的英雄。吴承恩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试图刻画一个酷爱自由、不受拘束但天性醇厚的英雄形象。这个版本的孙悟空,不仅武艺高强,更富有反抗精神,成为了读者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形象。

02

猪八戒与唐僧:从恶神到凡夫的转变

猪八戒的形象同样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元杂剧中,猪八戒首次出现时是一个恶神形象,不仅有老婆,还表现出好色和不安分的特性。而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猪八戒则被塑造成了一个懒惰贪吃但本性不坏的角色,他的缺点和人性化的特征使他成为团队中的调剂品。

唐僧的形象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早期版本中,唐僧被塑造为一个圣僧形象,承担着国家使命。而到了吴承恩的版本中,唐僧则被描绘为一个更加凡夫化的人物,他不仅迂腐、难以辨别善恶,甚至在精神上没有进步,这种转变使得唐僧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03

人物变迁背后的文化意义

张怡微指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例如,孙悟空形象的变化,体现了从胆小怕事到反抗权威的转变,这与明代社会对个性解放的追求相呼应。而猪八戒和唐僧形象的演变,则反映了从神圣到凡俗的转变,体现了对人性的更多关注。

这种人物形象的变迁,不仅丰富了《西游记》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正如张怡微所说:“《西游记》带给我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了我一个真正的专业,我随时都可以进入它。《西游记》的丰富性在我看来是研究不完的。”

04

《西游记》的现代价值

张怡微认为,《西游记》的价值远未被完全释放。她指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具有商品化和现代化潜能的文化符号。例如,玄奘取经的故事可以开发成游戏,而孙悟空的形象则可以继续在跨媒介改编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如张怡微所说:“我们喜欢孙悟空,是喜欢他的反抗精神,喜欢他不惧权威,这和冷战之后国家命运的投射也有关系。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到了现代,唐僧的形象是更进一步从圣僧降落到凡夫,孙悟空则是普通人成为英雄的传奇。”

通过张怡微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变迁的复杂性和深刻内涵,也更加认识到这部经典作品在当代的多重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