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科院&MIT联手,3D堆叠CMOS迎来新材料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23: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科院&MIT联手,3D堆叠CMOS迎来新材料突破

在半导体行业面临摩尔定律极限的挑战之际,中国科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分别在3D堆叠CMOS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延续集成电路的性能提升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中科院:新材料助力1nm技术节点突破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聚焦于1nm技术节点下的晶体管三维堆叠技术。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的封面论文指出,随着晶体管尺寸逼近物理极限,传统的平面微缩方式已难以满足性能提升的需求。为此,研究团队探索了多种新材料的应用,包括低温外延硅、碳纳米管以及二维材料,以实现晶体管的垂直三维堆叠。

研究显示,通过创新的工艺方法和材料选择,可以有效解决三维堆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电路设计及内部散热等挑战。这一突破不仅为1nm技术节点的实现提供了可行路径,更为未来集成电路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02

MIT:无硅晶圆技术开创三维集成新纪元

与此同时,MIT的研究团队则在三维集成技术上实现了颠覆性的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无需硅晶圆基底的多层芯片制造技术,这一成果已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传统的芯片制造依赖于硅晶圆作为基底,但这种方式限制了三维堆叠的效率和性能。MIT团队通过低温生长技术,在非晶表面上成功生长出高质量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这种被称为“种子囊”的技术,能够在38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实现单晶材料的生长,从而避免了对底层电路的热损伤。

研究团队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制造了一个多层芯片原型,交替使用二硫化钼和二硒化钨两种二维材料,实现了CMOS半导体元件密度的翻倍。这种创新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够实现3D逻辑芯片的构建,还能够结合3D存储器,为AI硬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3

技术突破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些突破性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为半导体行业突破传统限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台积电在2024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展示的CFET和3D堆叠技术所表明的那样,三维堆叠已成为未来高性能计算和AI硬件发展的关键方向。

随着AI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新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设备中,使其具备媲美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同时,这些技术还能显著提升数据存储能力,为构建更强大的数据中心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突破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体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在面对技术挑战时的协同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从新材料探索到工艺创新,这些突破预示着3D堆叠CMOS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为未来的AI硬件和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无限可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