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揭示:航空流量是流感全球传播的关键驱动因素
复旦大学研究揭示:航空流量是流感全球传播的关键驱动因素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模式及其驱动因素。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流感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前流感高发期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流感病毒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然而,流感病毒的传播模式和驱动因素一直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各国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社交距离、旅行限制等)对流感传播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为研究流感传播机制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机会。
主要发现:航空流量是关键驱动因素
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球流感病毒监测数据、基因序列数据和人群航空流量数据,采用贝叶斯系统动力学模型,重构了流感病毒在COVID-19大流行前后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
区域间航空流量是流感传播的关键驱动因素。这表明,国际航班的恢复可能会加速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
COVID-19大流行期间,由于各国实施旅行限制等措施,全球流感病毒的传播活动显著下降。但随着这些措施的解除,流感病毒的传播模式已基本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东南亚地区在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A/H3N2型流感病毒的新毒株通常比温带地区提前3个月出现在东南亚。
对当前流感防控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流感高发期,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防控启示:
加强航空口岸监测:鉴于航空流量与流感传播的密切关系,加强对国际航班旅客的健康监测尤为重要。
关注东南亚地区疫情动态:由于东南亚地区是流感病毒的重要源头,密切关注该地区的疫情变化有助于提前预警。
持续监测病毒变异: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在大流行期间的进化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加强对流感病毒变异的监测至关重要。
科学实施非药物干预:虽然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传播,但长期实施这些措施可能会带来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因此,需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
复旦大学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流感病毒全球传播的新动向,也为未来的流感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当前流感高发的背景下,这些发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监测和科学防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流感病毒的挑战,保护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