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风后如何不“躺平”?康复常见六大误区,您有“踩雷”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0: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风后如何不“躺平”?康复常见六大误区,您有“踩雷”吗?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等几大特性。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护理成本,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然而,由于患者或者家属对脑卒中后康复的认识不足,在康复过程中存在误区,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进程,反而加重了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了继发性损害。

误区一:中风之后需要卧床静养

有些患者及家属认为,中风后需要卧床安静休养一段时间,这是完全错误的。长时间的卧床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废用性肌肉萎缩、压疮、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硬等。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开展越早越好。

误区二:患者有吞咽困难,越早经口进食,就可锻炼吞咽功能

很多卒中患者出现进食呛咳、饮水呛咳等情况,部分家属认为留置胃管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因经口进食可锻炼吞咽功能,家属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给患者经口进食。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行吞咽功能训练,待评估具备经口进食的能力后才能逐渐开放经口自主进食。

误区三:越早下地走路,恢复就越快

中风偏瘫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就像婴儿一样,需要经历翻身-坐-站逐步训练的过程,循序渐进,在双下肢各关节能够较协调地按顺序伸展、屈曲,并能负重支撑身体的重量及完成迈步的动作,才能开始下地走路。

如果没有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过早地勉强患者站立、行走,会导致或者加重关节损伤及双下肢痉挛,形成典型的“画圈步态”。

误区四:康复训练就是肌肉力量训练

有不少病友认为,中风偏瘫就是肌肉无力,只要力量恢复,偏瘫症状就会慢慢好转。其实,卒中所致偏瘫有区别无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肌无力”,它不仅仅是肌肉力量的问题,还存在有感觉、平衡、协调、肌张力、运动模式改变等问题。

因此治疗中风所致偏瘫的康复目的不能以是否恢复肌力为标准,过早肌力训练不仅无益于康复,有时反而会加重痉挛影响康复进程。

误区五:过分依赖医务人员,缺乏主动意识

有部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需要医生、家属不断提醒,才能进行训练。康复训练一定是一个主动参与、主动配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功能的重塑,最大程度提高现有的功能。

误区六:康复治疗就是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是脑卒中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并不能替代现代康复治疗。神经康复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主要包括:

  1. 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康复治疗师对一个患者)的手法治疗,以及配合使用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

  2. 作业疗法:主要针对上肢功能,如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 物理因子治疗:用于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等。

  4. 言语、吞咽治疗:主要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或者吞咽功能。

  5. 康复护理:患者发病早期或卧床期的肢体功能位摆放和被动活动,预防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的并发症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