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的新高地
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的新高地
枣庄,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如今正以新能源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展现着令人瞩目的转型成果。2024年上半年,枣庄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强势崛起。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目前,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构建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全市年产能已实现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米、电芯32GWh、拆解0.9万吨。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丰元锂能、中材锂膜、联泓新科、精工电子等本土企业持续壮大,吉利欣旺达、山东欣旺达、科达利、亿恩科天润、泉为新能源、协氢科技等重点项目加速释放产能。其中,山东泉为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级光伏组件产能空间全省最大,光电转化率全省领先;金晶玻璃生产的TCO镀膜玻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协氢(枣庄)公司生产的小型氢燃料电池已在两轮电动车、小型无人机等领域广泛应用。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山东省出台《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枣庄被定位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枣庄市更是率先出台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枣庄市高标准编制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推出“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对企业反映的事项实行市区联动、顶格协调、提级办理。按照“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发展模式,不定期召开链内企业协同发展专题会议,有力提升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率,实现链内融通、降本增效。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目前,全市已建成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18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平台45个,授权专利3200余件。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储能电池技术中心,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2024年8月25日,以“相聚电池名城 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枣庄举行。大会配套开展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挑战赛、特种电池技术及发展趋势对话会、锂电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搭建高层次技术交流和合作平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该联合会将在科技创新、标准质量、绿色智慧、产业集群等方面助力枣庄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从“煤城”到“新能源电池名城”,枣庄的转型之路展现了中国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正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