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四周年,央视纪录片展现太极之美
太极拳申遗四周年,央视纪录片展现太极之美
12月17日是太极拳申遗成功四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太极拳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全球范围内也展现出蓬勃生机。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纪录片《守护非遗之美》聚焦太极拳,展现了这一古老拳术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
纪录片中的太极之美
在纪录片《守护非遗之美》中,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向观众展示了太极拳的练习技巧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思想。他将太极拳与揉面等日常活动相结合,生动诠释了“太极就是和谐、包容,共生共荣”的理念。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太极拳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展现了其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
太极拳的全球影响力
自2020年申遗成功以来,太极拳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亿爱好者与习练者。在美国,定期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已达376万,许多大学如斯坦福、哈佛等都开设了相关课程。科学证据表明,太极拳不仅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还能提高身体平衡性,尤其适合老年人练习。
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
陈炳作为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家族长辈习武,不仅在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更致力于太极拳的国际化推广。他创建了陈式太极拳协会,建立了陈家沟首家太极专业网站,并在上海体育学院期间创立了陈式太极拳协会,为太极拳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陈炳还提出了太极拳“年轻化、时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旨在让这一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太极文化的持续传承
太极拳的成功申遗和全球推广,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其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练习太极拳,这一古老的健身方式正在以新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未来,随着数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太极拳有望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桥梁。
通过央视纪录片《守护非遗之美》,我们不仅看到了太极拳的深厚文化内涵,也见证了其作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全球影响力。在陈炳等传承人的努力下,太极拳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