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老年人血压监测有了新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老年人血压监测有了新标准
2024年8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新版指南在血压监测方法、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提出了新的血压监测标准。
老年人血压监测的新标准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对于老年人群体,指南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血压测量方法:采用自动诊室血压测量或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时,应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定期校准。
血压控制目标:一般老年患者(65-79岁)的诊室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50/90mmHg。
测量频率:治疗初期或血压未达标者,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每周测量1-2天。
体位要求:测量时应保持坐位,双脚平放,背部有支撑,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
新标准的临床意义
这些新标准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提高监测准确性: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家庭血压监测能够减少“白大衣效应”和“隐匿性高血压”,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
优化治疗方案:明确的血压控制目标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促进患者参与:家庭血压监测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血压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新标准,我们建议: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血压测量规范培训,确保操作准确性。
患者教育:通过健康宣教、发放手册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设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足够的血压监测设备,并提供使用指导。
数据管理:建立血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便于长期跟踪和分析。
新版指南的发布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新标准,将有助于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