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拟数字人:非遗传承的数字化新载体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1: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拟数字人:非遗传承的数字化新载体

虚拟数字人,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动作捕捉等前沿技术的产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娱乐直播到在线教育,从商业推广到文化传承,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非遗保护领域,虚拟数字人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虚拟数字人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虚拟数字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形渲染、深度学习、语音合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的,是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行为且可交互的虚拟形象。在新媒体领域,它们扮演着各种虚拟身份并与人们产生多层次全方位互动,逐步活跃于线上平台和线下商业消费场景中,为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多样态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虚拟数字人的核心技术包括:

  • 3D建模与动画技术:创建逼真的人物模型和动作
  • 语音合成与识别:实现自然的语音交互
  • 自然语言处理:理解并回应人类语言
  • 动作捕捉与手势识别:模拟真实的人体动作
  • 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的交互与决策
02

虚拟数字人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虚拟数字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

“天妤”:敦煌文化的数字使者

以“敦煌飞天”为蓝本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天妤”,是非遗传承领域的一个成功案例。她不仅能“说”会“演”,还可以线上互动,在国内多个数字媒体平台吸粉无数,也引起了国外民众的关注。基于“天妤”的跨媒介叙事实践探索的相关系列短剧,如《千壁寻踪》等也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短剧中数字虚拟人“天妤”惟妙惟肖的展示,搭建出了深度沉浸式的文化叙事空间,让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全方位、直观地感受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

“3D超现实数字人苏东坡”:古籍大数据与数字技术的完美融合

2022年8月,中华书局推出的“3D超现实数字人苏东坡”项目,展现了虚拟数字人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应用。该项目在确立数字人“苏东坡”的形象阶段,依托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以科学的检索方式梳理一大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为刻画人物静态形象奠定客观基础;结合图像搜索和关联技术的运用,综合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百余幅画作并形成对苏东坡容貌形象的理性认识;基于上述技术运用而建立起的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真实”,由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组织以及文化领域的专家团队加以审核,进一步丰富对“3D超现实数字人苏东坡”细节的认识,形成系统化理解。在让“3D超现实数字人苏东坡”动起来的“动捕成型”阶段,创作团队更是综合运用多种数字技术并形成集成创新实践。

03

发展前景与挑战

虚拟数字人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局限:目前虚拟数字人的智能水平仍需提升,特别是在情感表达和非语言交流方面。

  2. 文化内涵:虚拟数字人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如何在技术与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是关键。

  3. 商业化风险: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非遗文化的庸俗化,需要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

  4. 法律伦理:虚拟数字人涉及的隐私、版权等问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虚拟数字人作为非遗传承的新载体,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连接过去与未来。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非遗文化将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