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化馆非遗数字化项目: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东莞文化馆非遗数字化项目: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4年,东莞文化馆推出非遗数字展厅,打造了一比一的线上元宇宙文化馆。观众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参观”这座虚拟展馆,近距离观赏栩栩如生的龙舟模型,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东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据统计,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以上54项、市级以上167项,总量位居全省前列。然而,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一直是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东莞文化馆的非遗数字化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空间音频、VR绘画与动画、AIGC、CG建模、动捕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对非遗项目的高精度还原和沉浸式体验。
在非遗数字展厅中,观众可以多终端浏览数字元宇宙展馆,观看龙头、舞狮等非遗展品,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一艘等比缩小的龙舟木船横卧在虚拟的“江面”上,一旁摆放着精美的龙头。这些展品不仅还原了实物的外观,更通过VR技术让观众感受到它们传承的豪迈与激情。
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提升了非遗的展示效果,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开辟了新路径。它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并了解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非遗项目得以永久保存,避免了因时间流逝而失传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文化馆的这一项目并非孤立存在。近年来,东莞在非遗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系统性保障体系。2021年出台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此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调研、讨论与修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24年9月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全省地级市中第一部综合性非遗条例,进一步提升了东莞非遗保护传承的法治化水平。
东莞文化馆非遗数字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证明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更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非遗保护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传统文化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