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环之歌》看岳云鹏:一个草根艺人的崛起之路
从《五环之歌》看岳云鹏:一个草根艺人的崛起之路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这首熟悉的旋律,曾经响彻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的“城市之歌”。它就是岳云鹏的代表作《五环之歌》。这首看似简单的歌曲,背后却藏着不少有趣的故事。
从面馆服务员到德云社台柱
要了解《五环之歌》的诞生,我们得先从岳云鹏的成名之路说起。1985年出生的岳云鹏,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在北京潘家园附近的一家面馆做服务员时,他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人——赵铁群先生。在赵先生的推荐下,岳云鹏拜郭德纲为师,开始了他的相声生涯。
在德云社,岳云鹏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他学艺不精,经常被罚扫地。但郭德纲看中了他的忠厚和勤奋,坚持培养他。2010年,在德云社遭遇危机后,岳云鹏临危受命,开始崭露头角。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传统相声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喜剧风格。
《五环之歌》的诞生
2014年,岳云鹏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首次演唱了《五环之歌》。这首歌改编自经典老歌《牡丹之歌》,以北京的交通状况为素材,用幽默的方式展现了都市生活的烦恼与乐趣。岳云鹏独特的嗓音和夸张的表演,让这首歌迅速走红网络。
随后,《五环之歌》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成为岳云鹏的标志性作品。这首歌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幽默感,更在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它让人们在欢笑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共鸣。
版权风波与艺术创新
然而,成功总是伴随着争议。《五环之歌》的走红引发了版权纠纷。原曲《牡丹之歌》的版权所有方认为岳云鹏未经许可擅自改编,将其诉至法院。这场纠纷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幸运的是,原唱蒋大为老师对岳云鹏表示了支持。据岳云鹏回忆,他曾专门去拜会蒋大为,蒋老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说:“随便唱,随便改,无所谓!反倒《牡丹之歌》更红了。”
从“五环”到“德云一哥”
《五环之歌》的成功,为岳云鹏打开了更大的舞台。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德云一哥”。但岳云鹏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正如于谦所说:“你能干点正事吗?你这起家指着这个呢,你外面漂得再多,根不能断了。”
如今的岳云鹏,已经不再是那个在面馆打工的少年。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而《五环之歌》,作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将永远被人们记住。
结语
《五环之歌》的成功,不仅是岳云鹏个人的胜利,更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艺术的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五环之歌》这样的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