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公益节:那些温暖人心的志愿者故事
久久公益节:那些温暖人心的志愿者故事
2024年,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正式升级为“久久公益节”,主题为“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今年的公益节期间,公众互动人次突破7亿,捐款人次近4600万,5500多个项目参与其中。
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志愿者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精神。
“春晖妈妈”:用爱守护孤残儿童
在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有一群被称为“春晖妈妈”的特殊工作者。她们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回应式教育抚育理念,只为给民政部福利机构内的孤残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春晖妈妈”们每天都会与孩子们建立情感连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年龄和残障程度,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到情感交流,从认知训练到社交能力培养,她们用无私的爱和专业的知识,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家庭般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系统培训了上千名“春晖妈妈”,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国多个福利机构。许多孩子在“春晖妈妈”的悉心照料下,不仅身体得到了康复,更重要的是重获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大山里的音乐课堂”:让艺术之光照亮乡村
在贵州的偏远山区,有一群孩子正通过音乐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发起的“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正在为这些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项目通过为乡村学校捐建音乐教室、为乡村音乐老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梦想音乐会等形式,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音乐教育。更特别的是,项目还会邀请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与孩子们同台演出,举办国乐梦想音乐会,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
一位参与项目的老师说:“音乐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很多原本内向的孩子,现在都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了。”
“让星梦前行”:用理解点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
在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务中心,“让星梦前行”项目正在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项目通过开展各种训练课程,如口肌课、认知课、语言课、感统课等,帮助孩子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通过“星光入画来”、“星光入梦来”等主题活动,让普通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孩子们一起参与节气感知、节气作画等活动,在互动中增进理解与尊重。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社会大众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纳。
“捡回珍珠计划”: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追梦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捡回珍珠计划”已经帮助了近9万名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学生。项目在合作中学设立“珍珠班”,每班招收40-50名“珍珠生”,不仅免除他们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还给予每位学生2500元的生活补助。
更难能可贵的是,项目还通过品格教育、体验活动、夏令营等方式,全方位支持“珍珠生”的成长。许多受助学生在进入大学、步入职场后,都选择了回馈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正如一位“珍珠生”所说:“这个项目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帮助他人。”
“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用行动守护地球家园
在青藏高原,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发起的“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项目正在为保护这片净土而努力。项目通过宣传动员、捡拾清理、分类集中、转运回收等八个环节,有效解决了旅游垃圾和失控垃圾的问题。
项目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组织小朋友邀请游客、市民系上“蓝丝带”,承诺不乱丢垃圾。在景点设置文明旅游打卡牌,鼓励游客打卡拍照,让更多人看到并遵守文明公约。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更提高了全民的环保意识。
久久公益节虽然已经落幕,但这些志愿者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份长久的坚持。正如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所说:“‘久久公益节’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价值观需要所有公益人一起倡导和维护,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一起,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