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大米闪耀“大米界奥运会”!1950份米样中脱颖而出
崇明大米闪耀“大米界奥运会”!1950份米样中脱颖而出
2024年12月,第五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总决赛在崇明圆满落幕。这场被誉为“大米界奥运会”的顶级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份、134个小产区的1950份米样参赛。在激烈的角逐中,崇明地产大米凭借卓越品质,一举斩获综合皇冠组特别优胜奖1项、优质产区组金奖1项、长三角组金奖9项和特别优胜奖10项,并获评全国优秀食味产区奖,成为首次进入全国优质产区范围的长三角地区。
崇明大米的优异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严谨的种植技术。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里天蓝、水清、气洁、土净的生态环境。每年约27万亩的水稻种植规模,使其成为上海郊区最大的水稻产区。
在种植技术方面,崇明大米采用了先进的绿色生态技术和科技创新手段。例如,上海崇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齐茂基地连续多年开展“太安1号”“沪软1212”等水稻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积极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养草灭草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强田间培管。上海北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南粳46”“沪软玉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采用优质稻休耕轮作、液体粪肥还田等技术模式,做到稳产与高产,绿色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上海聚霞粮食专业合作社近年来探索开展“崇尚2022”“沪稻香软217(暂定名)”等水稻新优品种试验示范,通过田埂种植蜜源植物,增施有机肥,应用缓释肥等新型配方肥,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基地注重应用绿色生态技术,提升稻米品质。比如,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有机种植的模式,综合运用养草灭草、田埂留草、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稻米品质,提升大米附加值。上海泛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以有机水稻生态循环种植以及农业服务为主,推动水稻秸秆循环再利用,探索开展鸭稻种养结合生态模式。
此外,这些基地还注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赋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上海崇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百农基地与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培育优秀田间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上海横沙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重智能化应用管理,积极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施低碳种植技术,减少碳排放,实现水稻亩产增收、化肥投入减少、大米品质提升。
崇明大米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当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种植,崇明大米不仅在口感和品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此次在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上的优异表现,不仅展示了崇明大米的品质实力,也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