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被拐儿童回家后的心理创伤: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22: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被拐儿童回家后的心理创伤: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2024年10月,两起重大拐卖儿童案件相继宣判:贵州贵阳中院判处余华英死刑,电影《失孤》原型案二审维持原判。这些案件的审理虽然大快人心,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被拐儿童在回归原生家庭后,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和适应困境。

“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曾深刻指出:“儿童拐卖,永远都是幸福家庭的天敌。好不容易找回孩子,被拐儿童在新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形成了对收养家庭的身份认同,当他们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时,需要重新建立对原生家庭的身份认同,这一过程往往充满困惑和矛盾,一些孩子会在两个家庭的情感拉扯中感到迷茫和痛苦,自我定位失调。”

01

身份认同的困境

被拐儿童在回归原生家庭后,往往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他们可能已经在养父母家庭中生活了多年,形成了稳定的情感依恋和身份认同。当被迫在两个家庭之间做出选择时,这种撕裂感往往令他们痛苦不堪。

以广东潮州的一起案例为例:桂宏正在警方帮助下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儿子桂豪。然而,本应充满温情的认亲场面,却因桂豪的尴尬与陌生而变得异常沉重。桂豪在两个家庭之间左右为难,最终选择留在养父母身边。桂宏正虽无奈将儿子送回,但桂豪却因此与亲生父亲断绝了联系,留下一句“我恨你”。

02

心理创伤的多重性

被拐儿童所承受的心理创伤远不止身份认同这一层面。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未成年人检察项目督导叶朕指出,被拐儿童往往面临着多重威胁:生存权的威胁、家暴虐待的风险、教育权的缺失等。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种创伤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后,影响他们的就业、人际关系甚至人格发展。正如张宝艳所说:“每一个寻亲家庭都是一部血泪史,亲人的失踪,让全家人陷于万劫不复。”

03

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

面对如此复杂而严峻的现实,社会各界应该如何更好地帮助被拐儿童?专家们提出了多项建议:

  • 建立被拐儿童安置中心:为解救后的儿童提供临时住所和心理疏导服务
  • 加强心理康复治疗: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帮助儿童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 完善法律救助机制: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被拐儿童的救助制度
  • 构建多方合作体系: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社区学校应形成合力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运瑞强调:“要不断加强对于受害者的心理康复治疗,在生活上对其进行帮助,从而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04

预防与反思

在关注被拐儿童心理康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 提高安全意识: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教育,让他们熟记家庭信息,学会防范陌生人
  • 完善收养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收养行为,规范收养渠道
  • 加强社区保护: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安全的重视程度,形成保护合力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只有从根本上消除拐卖儿童的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

被拐儿童的心理创伤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更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曾经遭受创伤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包容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