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详解医疗信创四大挑战:技术、应用、生态和人才
杨洋详解医疗信创四大挑战:技术、应用、生态和人才
近日,在2024CHINC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杨洋深入剖析了医疗行业信创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尽管医疗信创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技术、应用、生态和人才四大挑战。
什么是信创?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信创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信创涉及到计算机、通信、软件、硬件等多个领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多个方面。
医疗信创的背景与现状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医疗行业的信创工作势在必行。2024年,医疗信创进入关键阶段,主要任务包括:
- 行政办公类电脑终端需支持信创改造,实现“应替尽替真替真用”的目标
- 与诊疗业务无关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邮件系统、财务系统等)必须全部完成信创改造
- 不面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业务系统需进行信创改造
- 面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核心业务系统(HIS、LIS、RIS、PACS)涉及数据传输、存储的相关应用及数据库,需完成国产密码适配改造、数据分级分类等工作
四大挑战
然而,医疗信创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困境:当前信创领域缺乏针对医疗行业的个性化技术和产品。在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实验平台和高性能工作站等关键领域,信创产品的匮乏使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变得困难。
应用难题:医疗行业信创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试点经验,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同时,医疗数据具有高价值且易受攻击,医疗系统的安全保障相对脆弱,网络病毒的破坏力巨大。此外,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集成度不断提高,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全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这对医疗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不完善:医疗信创生态仍在建设中,信创基础软硬件厂商在医疗行业的成功案例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生态。
人才短缺:医疗信创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医院 IT 部门的人员相对不足,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这需要厂商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杨洋提出了“总体规划、单点突破、平滑推进、全面铺开”的策略。具体来说:
- 技术架构:信创项目可以按照硬件、云虚拟化平台、安全方案、备份/容灾方案、应用迁移的顺序逐步进行改造
- 硬件平台:虽然 ARM 架构生态相对完备,但考虑到医疗机构某些业务只能使用 x86 硬件,建议硬件信创选择以 x86 架构为主
- 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应充分考虑目标库与源库的兼容情况,特别注意某些国产数据库可能无法完全兼容传统 x86 语句的问题
- 云化支撑:推荐选择云/虚拟化作为承载平台,以兼容主流硬件和国产化要求,并通过云平台统一管理 ARM 和 x86 双栈资源池
- 应用改造:从改造的难度或风险角度出发,应“从简入手”,先改独立应用,后改多系统关联的应用;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先改头部,再改根部;由于 B/S 架构应用大部分不需要进行适配,C/S 架构应用以适配为主,可先改 B/S 架构
实践案例:麒麟软件在广东医疗信创中的应用
麒麟软件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厂商,已在广东医疗信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为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操作系统产品与技术支持
- 与120多家ISV厂商完成适配,打造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 支撑广州市妇幼保健系统国产化项目,服务11个行政区的多家医疗机构
- 为广东省卫健委、广州市卫健委等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信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信创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先行者,其实践经验将为全国医疗信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