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脑卒中的“隐形杀手”
颈动脉斑块:脑卒中的“隐形杀手”
58岁的刘大叔两年前被诊断出有颈动脉斑块,但他并未感觉到身体有其他不适,一直没有在意。某天,刘大叔起床后忽觉头晕目眩,引发脑卒中才来就医。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颈动脉斑块虽然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作,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那么,什么是颈动脉斑块?它又是如何导致脑卒中的呢?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当血液中存在大量血脂颗粒时,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通过血管内的一些免疫反应形成血管斑块。如果斑块出现在颈动脉,就称之为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脂饮食既为斑块提供了“建材”,又持续刺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在血管中越积越多。而吸烟可以改变体内脂质代谢,使得斑块原料增多,干扰血压并破坏血管壁。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
早期颈动脉斑块可能不会带来不适。但当颈动脉斑块到了后期,随着斑块增多,血管出现了严重狭窄,头部就会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
更严重的是,颈动脉斑块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远端相对比较细小的血管,形成脑卒中。临床上,约有1/3的脑卒中是颈动脉斑块等疾病诱发的。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2800万,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如何预防和治疗
预防颈动脉斑块,首先要合理膳食,注重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每天新鲜果蔬摄入量应增至400克,瘦肉、鱼蛋的摄入量宜在120克,少食肥肉、动物肝脏、烧烤、蛋糕等高热量、高糖食物;减盐限盐,还要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其中脂肪的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2克,糖的摄入量最好小于25克;经常食用低脂肪、高纤维的食材如绿豆芽、白菜、油菜、芹菜、菠菜、胡萝卜等,有助于“打扫”血管,清除血栓。
其次,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若运动量得不到保障,脑卒中特别容易乘虚而入。“无论男女老少,尽量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保证运动时间。对健康人群来说,提倡每周不少于4次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50分钟,适当做一些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爬山、骑车、游泳、快走等。”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对此,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帮助下,找准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按时服用,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还要养成测量血压的好习惯,时刻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此外,要做到按时入睡,并保证充足睡眠,白天有时间尽量午休20—30分钟,使大脑得到充足的休息。
对于已经形成的颈动脉斑块,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等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狭窄患者,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颈动脉斑块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形成,很多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经处于较严重的阶段。因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斑块,评估其大小、位置和稳定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一潜在的健康隐患,及早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