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9:智能化接警守护城市安全
北京119:智能化接警守护城市安全
“您好,北京119,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句简单而温暖的问候,每天在北京119指挥中心重复上演。作为首都的消防安全守护者,北京119不仅承担着火灾扑救任务,还负责各类抢险救援和非紧急救助警情的处理。在2024年“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宣传月期间,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119,了解这支24小时在线的应急救援队伍。
智能化接处警系统:科技赋能消防救援
在北京119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各类数据和监控画面,接警员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这里不仅是接警调度的中枢,更是集应急值守、力量调度、远程指挥、辅助决策、信息汇聚、数据分析、灾害预警于一体的合成化作战“大脑”。
2021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对指挥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构建了专常兼备、集约高效、专业精准的作战指挥体系。智能化接处警系统的引入,让接警员能够更快、更准地获取报警信息,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多方通话”新模式:提升调度效率
在传统接警模式下,报警电话需要在市区县之间转接,耗时较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119创新推出了“多方通话、分级受理、联合调派”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集中接警的惯例,实现了支队指挥中心自主接警。
新模式下,当群众拨打119时,报警电话会同时振铃到就近消防站、支队指挥中心和总队指挥中心。这样,各级指挥机构可以同步接收报警信息,既保证了集中接警的快速高效,又实现了分散接警的科学精准。
“一短三快”机制:争分夺秒保平安
为了提升救援效率,北京119实施了“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即接警调派短、登车出动快、途中行驶快、到场展开快。改革后,接警出动至到场展开的整体平均用时比过去快了近4分钟,这一成果在全国推广。
以2024年10月6日发生在石景山区的一起住宅火灾为例。当晚1时16分,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杨庄北区某住户家中客厅起火,有4人被困。接警员应顺瑶仅用22秒就调派就近的古城消防站迅速出动,并同步联动120赶赴现场。由于指挥得当,消防员及时赶到,成功救出4名被困人员,其中包括两名60岁以上的老人,所幸均无大碍。
365天全天候守护
北京119指挥中心实行“四班三运转”模式,接警员们365天24小时坚守岗位。据统计,指挥中心年均受理话务71万余次,日均受理话务约2000次,平均每10分钟就要调派1起警情。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应顺瑶一样的接警员的辛勤付出。
除了火灾救援,北京119还承担着各类非紧急救助任务。比如2022年7月2日,接警员王禄梁接到一名女孩的求助电话,女孩因情感问题欲跳河轻生。王禄梁通过耐心劝导和巧妙对话,最终成功帮助消防员找到女孩并将其安全救下。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在2024年消防宣传月期间,北京119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主题。无论是现代化的智能系统,还是接警员们的无私奉献,都体现了北京119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
作为首都的消防安全守护者,北京119将继续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为保障,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为建设平安北京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