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店主刘洪海和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的暖心故事
杭州店主刘洪海和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的暖心故事
在浙江杭州八堡农贸集市的一家五金百货店里,一位普通的店主刘洪海,用一部手机和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公益之路。四年来,他发布了上万条寻人视频,帮助无数家庭重获团圆。
今年46岁的刘洪海是安徽人,2011年来到杭州。起初他只是帮助公益组织、寻人志愿者转发一些寻人信息,但为了让视频被更多人看到,四年前,他决定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寻人视频。刘洪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想自己制作视频的初心很简单,因为“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小孩走失的新闻,自己也有小孩,每次看到这些寻人的消息都很痛心,不愿看到这些悲剧重演”,所以就下定决心要帮助走失儿童回家。
然而,做“寻人博主”也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刘洪海坦言,刚开始制作视频时,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也对生意、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上有些‘黑粉’会歪曲事实,说我是为了贩卖小孩的器官而做视频。我爱人最初也不理解,觉得我整天抱着一部手机,影响了店里的生意,但后来我接到了不少家属的感谢电话,爱人也越来越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他笑着说。
2021年,刘洪海加入了免费帮助失散家庭发布寻亲信息的公益性网站“让爱回家”和缘梦寻人工作站的志愿者队伍,每天都会与组织里其他志愿者交流分享寻人信息,“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我们成功找到的走失者大概占了六至七成,确认找到后我们会删除相关视频”。
其中一个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成功案例是,一个14岁男孩在家里玩手机时被爷爷奶奶责备,便赌气离家出走,“他的家人报警后,有人联系我们发布视频。视频发布不到三小时,就有志愿者在火车站找到了他”。
4年的“寻人博主”生涯,让刘洪海有过“找到”的喜悦和自豪,也经历过“找不到”以及“找到了却已失去生命”的悲伤与沮丧。对此,他最想呼吁的是“父母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发现,失踪的这些小孩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多”。
如今,刘洪海已经带动了身边的八九个人共同参与寻人这项公益事业,其中有他十几年的邻居、隔壁肉食店女老板刘盛莲,也有通过这个组织找到自己家人的亲历者。“他真的是一个很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刘盛莲对澎湃新闻说,“因为寻人每天都很忙碌,一边要和家属联系核实丢失者的身份信息,一边还要制作视频,同时要照顾自己店里的生意。在平时,如果周围的人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他也是一个电话就马上就跑过去了。”
对于自己被刘洪海带动一起参与,刘盛莲说,刘洪海的坚持让她觉得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刘洪海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项公益活动,因为参与者越多,找到失踪孩子的几率越大、速度越快,“我们动动手指,走散的家人也许就可以团圆,也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刘洪海的抖音和快手主页。史晓西 图
“成功找到的人大概占六至七成”
澎湃新闻: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制作寻人视频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刘洪海:我开始制作寻人视频是在2020年,最初的动机是想尽量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起初,我主要帮忙转发公益组织的寻人视频,但是流量并不大,后来我就想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自己制作视频。
现在一些小孩容易在受刺激后离家出走,走失了,家属非常着急,所以就想尽力让他们家人相聚。如今网络发达,很多人都会刷短视频,我们发布寻人视频后,许多好心人看到都会帮忙转发,帮助我们及时找到他们,从而避免一些极端情况发生,因此通过互联网找到走失儿童的概率很高。
澎湃新闻:你的寻人信息来自哪里?如何核实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刘洪海:我个人共有三个社交账号用来发布寻人视频。寻人信息来源大致有四种:第一个是字节跳动旗下的公益寻人项目“抖音寻人”;第二个是由中国儿童安全中心提供的寻人信息;第三个是各地的救援队提供的寻人信息;第四个是由家属直接提供。
因为我现在也是“让爱回家”的志愿者,我们志愿者之间会互相分享一些寻人信息,包括走失者的照片、资料等,并联系家属确认。我们在不同的地区都创建了群聊,包括浙江、江西、安徽、重庆等。在收到走失消息后,我们会首先确定走失地区,再发布到该地区的群聊,由该地区的志愿者进行核实以后,才会发布视频。另外,我们发布视频时是按照老、弱、病、残优先的原则。
澎湃新闻:四年发布了上万条视频,有没有人通过你的视频找到自己的亲人?找到的比例占多少?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
刘洪海:到目前为止,成功找到的人大概占六至七成,确认找到后我们会删除相关视频。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今年3月21日找到的一名河南驻马店走失者。他是去年十二月离家出走的,我们的地区志愿者发布寻人视频后,刚好有一位餐馆老板看到了,感觉很像他们餐馆的服务员,于是联系了我们。我们把相关信息提供给家属确认,发现走失者确实是他们的儿子。家属之后还对餐馆老板以及我们表示了感谢。
还记得一个成功案例是,义乌一个14岁男孩在家里玩手机时被爷爷奶奶责备,便赌气离家出走。他的家人报警后,有人联系我们发视频,视频发布不到三小时,就有志愿者在火车站找到了他。
澎湃新闻:你的寻人视频有了一定影响力后,有没有人专门找你帮他发布寻人信息?
刘洪海:会有人通过抖音或者微信联系我们。我的抖音账号上留有我的电话号码,方便他们联系。去年杭州临平乔司那边有人走失,寻人者就是通过抖音私信联系我们,我们帮他们联系了救援队,但很遗憾,救援队找到的时候走失者已经溺水身亡了。
“从事这份工作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澎湃新闻:你在寻人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刘洪海:首先,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的人,比如网络上有一些“黑粉”或者“键盘侠”歪曲事实,说我是为了小孩的器官之类,但我会屏蔽这些言论。
其次,因为浙江地区监控覆盖面较广,所以走失儿童的寻找难度相对没有那么大,真正有难度的是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的山区,监控等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给寻找走失儿童带来了一定难度,再加上这些地区很多家庭的父母在外打工,小孩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有的叛逆心很强,发生类似离家出走的事件比较多,相对来讲寻人难度较大。
最后,从事这份工作其实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被找到,有的就算找到了可能也已经失去生命了,我们有时因此很受打击,可能很久都走不出沮丧的状态,所以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
澎湃新闻:你的行为有没有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寻人队伍当中?
刘洪海:目前带动了八九个人参与寻人行动,为此我还专门创建了一个爱心志愿
在央视《等着我》的舞台上,43岁的王晓民飞奔跑向一位大叔,紧紧地抱住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她等待了整整24年。
1996年冬天,18岁的王晓民在河南郑州一家玻璃厂工作。那天,她在仓库忙碌时突然晕倒,不慎掉入旁边的蓄水池。在场的工友们因天气寒冷都不敢下水施救,关键时刻,新来的厂长何宝国毫不犹豫地脱下棉袄,跳入水中将她救起。更令人感动的是,何宝国不仅对王晓民进行了及时的急救,还在之后的日子里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他鼓励王晓民要坚强勇敢,不要被困难打倒。在何宝国的关心和鼓励下,王晓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精气神了。
然而,由于一次意外的搬家,王晓民不慎弄丢了何宝国的联系方式。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恩人的念头。在丈夫和女儿的支持下,她开始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布寻找何宝国的信息,并最终通过《等着我》节目实现了这场跨越24年的重逢。
除了个人行动和电视节目,互联网也为公益寻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比如“宝贝回家”网站,通过与主播大冰合作,在直播间展示失踪儿童的信息,利用网络直播的高关注度来提高寻人效率。在大冰直播间展示的挂历上,每期都会更新不同失踪儿童的信息,这种创新的寻人方式已经帮助许多家庭找回了失散的亲人。
从个人行动到媒体平台,再到互联网创新,公益寻人正在以多种形式温暖着每一个寻亲者的心。刘洪海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温暖的使者;《等着我》的案例展现了媒体的力量;而“宝贝回家”等平台则展示了科技为公益插上的翅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每个走失的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