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燕赵豪迈 vs 吴越婉约:对联里的地域文化大PK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19: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燕赵豪迈 vs 吴越婉约:对联里的地域文化大PK

在中国的对联文化中,燕赵和吴越两地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以山海关孟姜女庙和杭州西湖的对联为例,这种差异尤为明显。

01

燕赵对联:豪迈大气,意境开阔

以兰州对联为例,展现了西北地区的对联文化。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荟萃之地。兰州对联以其独特风格屹立于楹联之林,正如1932年5月,邵力子在谈到兰州楹联时所说:“好的对联,不但平仄、音韵、对仗都适合于美的定律,而且能把作者的个性、学识、情感,都从不多的字句中充分表现出来。”

兰州对联的特色在于豪迈大气、意境开阔。例如,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武威人张钧游历兰山时感叹,“名园古刹间,见所在悬额书联,多名人墨迹。有介亭先生者所题跋尤叠见,深叹其运笔古峭,非俗辈之所能为。”在诸多匾联中,让他深感佩服的介亭先生,便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兰州书画家唐琏。

清代,楹联步入繁盛期,兰州楹联也蔚然而起,有不少佳联传世。曾主讲兰山书院的清代著名诗人吴镇,是被我国第一部楹联理论著作《楹联丛话》大加赞赏的“西北第一人”。如他题陕甘总督署前大校场联:“虎头骨相说班超,想豪俊佣书,频思投笔;猿臂声名推李广,愿英雄习射,早卜封侯。”以班超、李广之典,借喻西北军戎,可谓切人切地。

为化解甘肃士子远赴西安科考之艰难,皋兰人吴可读曾协助陕甘总督左宗棠修建甘肃贡院。清光绪元年(1875年),贡院落成之日,难抑兴奋之情的他写下一副长达192字的对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之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此联抚今追昔,洋洋洒洒,气象万千,曾被誉为“甘肃第一长联”。

02

吴越对联:温婉细腻,意境优美

与燕赵对联的豪迈大气相比,吴越地区的对联则展现出另一种风格。以杭州西湖为例,这里的对联温婉细腻,意境优美,如同江南水乡的婉约。

杭州西湖边的灵隐寺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虽然只有14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相传,这句话源于唐代一位隐居深山的禅师。这位禅师参悟涅磐妙理多年,对世事已无牵挂。一日夜里,他独自仰望明月,忽然领悟到了生命的无常与苦难,不禁拈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

西湖边的亭台楼阁也常见精美的对联,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描绘了西湖四季变换的美景,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精致。

03

对比分析:文化差异的体现

燕赵和吴越对联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两地文化的差异。燕赵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这里的对联多体现壮志豪情,如班超投笔从戎、李广射虎等典故。而吴越地区则以文化繁荣、经济发达著称,这里的对联更注重生活哲理和人文关怀,如灵隐寺对联体现的佛家智慧。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对联的创作背景上。燕赵对联多见于名胜古迹,如五泉山、陕甘总督署等,这些地方多与军事、政治相关。而吴越对联则常见于园林寺庙,如西湖边的亭台楼阁,这些地方更注重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趣。

04

结语:对联文化的多样性

燕赵和吴越对联的差异,展现了中国对联文化的多样性。无论是豪迈大气的燕赵对联,还是温婉细腻的吴越对联,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