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访塞尔维亚:回忆曾经的南斯拉夫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07: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访塞尔维亚:回忆曾经的南斯拉夫

随着专机降落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想必会勾起许多国人的回忆,没错,它正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疆域,在东南欧是举足轻重的大国。

作为巴尔干半岛上的大国,南斯拉夫的宗教和民族问题非常复杂;历史上各派势力分分合合,一战之前很大一部分还曾是奥匈帝国的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重塑了欧洲格局。

1945年,在铁托(克罗地亚人)的领导下,这片土地终于获得统一。

南斯拉夫以联邦制的形式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和黑山等六个共和国纳入版图(科索沃在南斯拉夫时期即为自治省)。

尽管每个共和国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在政治强人铁托的把控下,国家始终保持着高度统一,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甚至探索出一条与苏联模式不同的道路。

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出席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会议,1961年

早在1949~1950年,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兄弟的南斯拉夫就与苏联闹掰,铁托乘势加入了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成为那个年代“修正主义”的代表。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铁托以不结盟的姿态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间保持着中立地位。

一方面修复和苏联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接受美国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经济合作协定。

因为这种相对超脱的态度和重要的地缘实力地位,使得南斯拉夫成为两边争相拉拢的对象——尤其是西方阵营,对于这个特立独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上心。

五六十年代,南斯拉夫国民经济蒸蒸日上,成为一个相对富裕的东欧国家,其境内最富裕的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甚至已达到奥地利、意大利的发展水平。

六十年代的贝尔格莱德街头

与同一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内严格的管制不同,各种来自西方的书籍电影都可以在南斯拉夫境内广泛传播,每年有超过六百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创造巨大的外汇收入。

七十年代中期,南斯拉夫汽车普及率达到惊人的36%,平均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南斯拉夫成功探索出了一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一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参考对象。

1977年铁托访华时的盛景

1977年铁托访华,借着此次契机,国内媒体第一次详细研究并介绍了当时南斯拉夫的发展状况。

大家蓦然发现,遥远的东欧竟然还有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兄弟。

八十年代初,一股“南斯拉夫热”和“铁托热”在中国刮起,很多中国官员和学者第一次出国考察就是去南斯拉夫。

中南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两个特立独行者,彼此间交往十分热络,南斯拉夫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

贝尔格莱德

铁托是一位稳坐江山近四十年的政治强人,加之同一时期的冷战背景,南斯拉夫左右逢源,社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在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境内的许多不稳定因素被暂时压制了下来。

1980年5月4日,铁托在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过世,享年88岁。

八十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南斯拉夫国内各民族冲突不断,加盟共和国纷纷争取自治和独立。

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曾经饱受拉拢的南斯拉夫瞬间成为西方世界打击的对象,直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达到高潮。

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令人唏嘘。

1991年至1992年间,除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联邦政体随之瓦解

不久,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新组织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希望能够成为原联邦的继承者;然而由于新边界的划分问题,导致前南斯拉夫各国之间爆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

再后来,原南斯拉夫共和国中最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了欧盟大家庭,塞尔维亚和黑山则于2006年分家,与剩下的几个南联盟穷兄弟们一起成为“欧洲孤儿”。

欧盟成员国

上面是一张欧盟成员国地图。

除中间的瑞士外,右下角那一大片白色区域即前南斯拉夫的波黑、塞尔维亚(含科索沃)、黑山、马其顿四个共和国,外加中国人熟知的阿尔巴尼亚。

往事悠悠君莫问,三十多年来,真正走出围城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并不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