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带回家”:寒假期间如何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把爱带回家”:寒假期间如何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2025年寒假前夕,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 同心护成长”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且有意义的假期。
寒假期间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寒假是孩子们放松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但同时也是心理问题易发期。根据金昌市妇联的调研,寒假期间儿童容易出现焦虑、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电子产品沉迷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假期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新学期的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心理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智力开发,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各类疾病。此外,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提升社交能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为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做好寒假期间的心理关怀
加强亲子沟通与陪伴
金昌市妇联建议,家长每天至少应花15分钟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亲密互动。利用假期时间多与孩子一起游戏、阅读或设计家庭活动,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同时,鼓励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节奏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提供均衡的饮食,鼓励适度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稳定情绪,提升心理韧性。
情绪管理和多元评价
学会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急于沟通和解决问题,尽量保持平静,看到孩子的情绪,可以用“我知道你伤心/生气/愤怒……”的句式,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理解。允许孩子用独处、呐喊、捶枕头等方式去发泄,并在不断尝试中,陪伴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家长情绪的平稳、耐心的等待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愿意倾诉的前提条件,让我们和孩子肩并肩、手牵手,共同去面对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
对于期末考试成绩,不要单纯以文化考试分数评价孩子的价值。多肯定孩子的优势,引导孩子注重学习的过程,跟自己做比较,每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就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在投入兴趣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助于心理健康。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除了家庭的努力,学校、社区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中来。各地各部门要依托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发挥纪念馆、文化馆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要创新活动载体、挖掘特色资源,在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引导广大儿童品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纾难解困。要加强入户走访,动员妇联执委、儿童主任等走进辖区内留守困境儿童家庭,面对面了解情况需求,积极帮助解决。要做好结对关爱,发挥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陪伴孩子们一起过大年、实现“微心愿”。
让我们携手同心,将爱带回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寒假期间收获健康、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