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绿皮车已经不是原来的绿皮车了
你看到的绿皮车已经不是原来的绿皮车了
在前天的这篇推文《》里,有很多人留言了关于绿皮车的问题,所以小鱼就搜集资料,回顾一下绿皮车的发展历程(虽然没有象高铁那样惊天动地,但你熟悉的绿皮车其实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铁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最普遍的车型,这种车型构造速度一般为100km/h或120km/h,烧水和取暖靠烧煤,大多没有空调,在炎热的夏天,只能靠开窗透气。过去,在春运高峰期,估计很多人都有车门挤不进去,从窗户翻进去或是把行李扔进去的经历吧。
22型客车,图片来源,Wikipedia
除了绿皮车,后来还出现了红皮车,即快速列车(K字头车,为空调客车);其次是蓝皮车——特快列车(T字头车);第三是白皮车——高级直达特快列车。
橘黄色涂装的 25G 和蓝白色涂装的 25T 型客车,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随着高铁、动车的快速发展,绿皮车逐渐退出了客车运输的主力。从2014年起,铁路部门开始统一客车的外观颜色,将墨绿色作为普速列车(非高铁动车组列车)的统一色调。之前的橘色、蓝色涂装列车,也都渐渐成为了“新绿皮车”。
这样,中国铁路客车颜色就只剩两种了,即普速客车的墨绿色和动车组的白色。所以,现在虽然也是绿皮车,但这种绿皮车的舒适度可比以前那种好多了,而且电力供应和速度也有较大改变。
25T型客车(青藏车)
这款绿皮车是为中国铁路进行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而设计的,分为普通型及青藏高原型,构造速度为180公里/小时,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著名的网红车次Z164/165就是这种25T型客车-青藏高原型,如果有空的话,大家可以尝试乘坐一次,欣赏上海和拉萨之间的沿途美景。
**绿皮车的动力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蔡国强教授说,绿皮火车也称为普速列车,靠第一节机车带动后面车厢前行。通常而言,普速列车分为两种机车,一是电力机车,二是内燃机车。暴雪天气下,电力机车牵引的普速列车仍会受到影响,但内燃机车由于使用柴油不需借助外部供电,所以依然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降速行驶。
内燃机车是用内燃机燃烧柴油产生动力的机车,现在也是以电力传动为主,本质上也就是内燃机发电来带动电动机。当然,因为它不用靠接触网供电,所以在本次冻雨灾害下,这种绿皮车受到的影响较小,依旧能保持运行。
备用内燃机车。图据武汉铁路局
对于绿皮车“强过”动车高铁的声音,哈尔滨动车段检修车间副主任张钊并不认同:“因为绿皮车依靠柴油获取动能,所以对风雪天气适应性更强。但从出行速度、乘坐舒适度来看,绿皮车远比不了现在高铁动车组。”张钊告诉记者,目前最快的绿皮车运行的最高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而眼下动车的运行速度甚至能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上下,二者无法同日而语。
虽然绿皮车速度慢、条件差,但它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票价便宜,停靠点多,是相当大的底层群体的合适选择。特别是在地理位置相对复杂的中西部地区,绿皮车仍是铁路交通运输的主力。比如,往返于贵州省遵义市与重庆市的5630/5629次普速列车,全程300余公里,行驶近8个小时,沿线21个站连通很多村寨,是沿线群众赶集买卖、走亲探友、上学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年春运,这趟列车还办起了“年货集市”,旅客可在列车上购买年货、欣赏“非遗”表演,感受浓浓年味。
最后,还是要进行下安全警示:在今年1月11日,南京某大学生和同学通过所谓“网红打卡攻略”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看到站台旁的铁轨上停了一辆老式绿皮火车,感觉非常有年代感,于是三人想以此为景拍照。为了更“出片”,该大学生爬到火车厢的顶上拍照,结果被接触网的高压电弧击中坠落,全身50%烧伤。
铁路部门提醒:很多看似废弃的火车场站、线路都还在运营。铁路车站、场区接触网均带有高压电,非铁路专业人员一定不要靠近,以免被高压电弧或高压电灼伤。高铁线路中电力接触网的交流电压达到2.75万伏,比人体能够接受的36伏安全电压高出700多倍,比220伏生活用电电压高出125倍。
资料来源:
人民网:铁路部门恢复“绿皮车” 红皮车、蓝皮车将成历史
红星新闻:冻雨下的高铁之“困”:绿皮“祖师爷”出山,能否解决难题?
科普中国:春运遇上暴雪!高铁降速停运,为什么绿皮车还能“冒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