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和规范预交金,让缴费问题不再给患者添堵丨时评
取消和规范预交金,让缴费问题不再给患者添堵丨时评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和规范住院预交金等内容。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以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图/视觉中国
20世纪80年代医疗机构开始设立住院和门诊预交金,与当时医疗面临的情势有关,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当初看病缴费只能到窗口排队,缴纳预交金可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当时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均不健全,自费患者占比很高,导致医疗欠费和“逃单”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医院深受欠费问题困扰,多年的积欠追不回,甚至可导致医院陷入财务困境。在此背景下,预交金起到了减少医疗欠费的作用。
但时过境迁,看病预交金制度已越来越不符合如今的实际情况。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费用负担尤其是药费负担持续下降,医疗福利尤其是医保报销比例与范围不断提升,看病就医感受持续改善,预交金的弊端就会得到凸显,让患者格外感到闹心,不仅额外增加了患者垫付资金的负担,还让患者体会到医疗机构对自己缺乏信任。目前“信用就医”在多地试点并已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出不少好经验,即使“信用就医”尚难全面普及,但取消和规范预交金的时机已成熟。
尤其要看到,现在医保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自付压力。此外,有医保提供参保者信息,有报销制度和征信惩戒机制对参保者进行约束,不敢欠费的局面也已形成。从理论上看,住院患者自付的费用仍有拖欠的可能,但有医保兜底,患者最多只能拖欠自付部分,因此即使有必要让住院患者缴纳预交金,但也不应超过个人自付部分。由此看来,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这一制度设计是科学的,不仅可以减少住院患者的预交金额度,而且医疗机构也可以做到不损或少损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取消和规范预交金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当部分患者认为预交金可以带来便捷时,就应该充分尊重患者自愿选择预交金的权利。比如有老年患者不懂通过手机等信息支付方式付费,就可以让家属先预交一部分门诊费用,从而免去后续的缴费之烦。因此,预交金作为一个便民的通道还需要保留下来,而不是一刀切地堵死,更要避免患者的自愿选择权在执行过程中变味,再次变成患者的一项义务。
化解“看病难”和“看病贵”是医改的两大主题,医改的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均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看病交不交预交金,以及怎么交和交多少等,不仅关系到医疗费用负担问题,而且也决定着看病的便捷程度。取消和规范预交金,具有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和降低看病难度的双重效果。切莫认为预交金是小事,小支点可撬动大民生,发现并打通更多这样的医疗“小堵点”,下好改善医疗民生的“大盘棋”,就会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