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微网格”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民生温度”定位居民幸福感受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22: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微网格”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民生温度”定位居民幸福感受

近年来,网格化服务管理成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小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后一米”。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积极推进网格党建工作,通过细化“微网格”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优化网格措施

形成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合力

“多元融合”赋能发力,提升治理能级。

四牌楼街道积极推进“一网统管”的建设,探索形成具有数字化支撑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努力消除基层治理盲区。结合四牌楼街道的基础情况和特色资源,压紧压实网格主体责任,通过智慧网格平台以及建立网格微信群搭建居民日常互动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服务中。

“五微”网格工作法,激活治理新动能。

为破解基层组织动员不足、区域资源未发挥作用、社区服务增效难等问题,四牌楼街道通过推行“五微”网格工作法,加快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夯实基层治理“微阵地”。多形式、重特色建设“网格服务站”并规范化运转,并实现全覆盖。整合基层治理“微力量”。充分挖掘并用好网格现有的人群优势,从大事难事到老百姓的“烟火”小事,都注入网格员队伍新能量。精织基层治理“微网格”。推动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工作在网格中互联互动、协同推进,实现社会治理纵向精准到点。升级基层治理“微服务”。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建立“温暖20”网格服务日活动机制。激活基层治理“微循环”。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体系,在网格内实现基础信息、居民需求、服务信息的动态“微循环”。


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

利用辖区内单位较多的资源优势,组建网格内的党组织联络群,与驻区单位双向联动,达成共建互补理念。例如,四牌楼街道联合“网格合伙人”中国水电气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水、电、气应急求助信息共享活动。通过公益活动联办,凝聚共建合力,联动共享发展成果。

建强网格队伍

形成组织严密的中坚力量

整合网格“微团队”协同共建。

四牌楼街道立足全局,建优建强基层社区治理的人才队伍。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员先锋、物业红管家、三官一律、专业社工等人力资源,建立起“江东大妈”“平安滨江”“红管先锋”“同善社工”等多支党群志愿服务队,推动党支部建到网格、党小组设到楼栋、党员走进住户,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把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强化青年网格员锻造历练。

四牌楼街道注重培养年轻网格员在基层干事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推动年轻网格员深入一线,听民情、察民意,以新问题引导他们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新时代社区网格员的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能力,涵养锐意进取、开拓奋发的实干精神,让他们真正融入网格、服务社区。

鼓励年轻力量融入“微网格”。

四牌楼街道以多种形式挖掘、发展好社区能人、达人,持续推进年轻居民担任“网格志愿者”“微网格联络员”,日常及时回应居民诉求、解答群众疑难。在实际行动中孵化出更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自治力量,进一步畅通小区信息渠道,营造和谐的睦邻氛围。

激发内生动力

形成自治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阵地建设为载体,深化为民服务。

四牌楼街道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和群众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成四牌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亚夫课堂”、“港湾之声”、“海岳书房”、“共享客厅”、“文创小栈”等各类共建共享平台,功能齐全,可为各年龄段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空间及所需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阵地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以多元活动为载体,重塑邻里关系。

四牌楼街道各社区主动链接网格内机关、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旨在增进社区邻里关系的社区活动。例如阳光世纪花园社区为响应三月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联合润嘉物业在镇江市妇联等上级部门协办下开展“送岗到身边 服务进社区”大型广场活动。同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月20日开展“网格联动服务日活动”,有力塑造和强化居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意识,营造睦邻融合的和谐氛围。


以自治项目为载体,落实民生实事。

四牌楼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社区自治团队深入民心,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凝聚民力,用身边的资源和力量,强化“小微网格”管理和服务。以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为例,江一社区“自治理事会”成员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带动周边居民们一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矛盾调解、尚德路电线优化、公共停车区域环境优化等活动。“自治理事会”的成立,给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平台,让居民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理事会已协商解决了因落水管堵塞、楼幢照明灯安装、老旧小区改造等引起的群众“家门口”矛盾纠纷300余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