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知道有抑郁症?抑郁症17个前兆&量表自我检测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7: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知道有抑郁症?抑郁症17个前兆&量表自我检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从症状识别、自我检测、成因分析、治疗方法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应对建议。

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多重原因导致的疾病,可能涉及心理、社会、内分泌、大脑结构、基因遗传以及神经传导物质等多个方面。与一般的情绪低落不同,抑郁症的负面状态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和严重影响生活的特点。

抑郁症的17个前兆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下17个前兆,就要当心是否罹患抑郁症:

  1. 持续性悲伤:情绪低落,感觉悲伤、空虚,经常不自觉地哭泣,或感受麻木。
  2. 易怒:容易被激怒,以往不会困扰你的事物,现在却会让你生气。
  3. 焦虑:变得异常神经质,容易担忧和小题大作,常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很微小的地方;容易紧张、坐立难安、肠胃不适、心神不宁。
  4. 对生活失去热忱、无法快乐:仿佛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好像生活中很难找到让你开心、享受的事,群体活动、过往兴趣爱好不再吸引你。
  5. 忽略个人责任、疏于照顾自己:在家务、工作、学业或其他事情上,失去以往的效率,变得忘东忘西、进度落后、开始逃课。过往重视的事失序,如:忽略个人卫生(不洗头)、疏于打扮(蓬头垢面、素颜出门)。
  6. 饮食习惯改变:不太觉得饿,体重不经意间下降,或暴食导致肥胖。
  7. 睡眠习惯改变:睡眠质量下降,很难入睡或频繁醒来;另一种可能是嗜睡,一整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
  8. 容易累、失去活力:经常感觉疲倦、活动力很低,肢体动作、说话速度都变得缓慢。
  9. 专注力、记忆力降低:变得健忘、无法专注,就算只是简单的事,也很难下决定。
  10. 情绪起伏大且极端:情绪剧烈转换,短时间内心情从高峰跌入低谷。
  11. 无助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轻易地被压力所倾覆,就算是简单的事情也变得更加依赖别人。
  12. 绝望感:缺乏生活动力,对未来不抱期待;出现存在焦虑,对于“人为什么要活着”感到疑惑。
  13. 无价值感、罪恶感: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甚至开始远离他人。也可能无端产生罪恶感。几年前发生的事情,现在会占据思考,变成一种负担。
  14. 负面思考循环:悲观、自尊低落,不相信事情会好转,不断出现“我不好”、“我不够格”等念头。
  15. 生理症状:头痛、其他部位慢性疼痛、消化系统问题。
  16. 对酒精、药物或其他物质成瘾:依赖酒精、处方药、非法管制物质等,试图从抑郁症状中解脱。
  17. 出现自杀念头:希望自己已经死去,出现“如果现在死掉就会是解脱”、“好想一睡不起”等想法,甚至会有想自杀、自残的念头。

(抑郁症第一线治疗建议清单。资料来源/英国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 整理绘制/罗真)

抑郁症的9大症状检测

如果以下抑郁症9大症状,符合5个以上,且负面情绪持续达2周以上,高概率就是罹患抑郁症。抑郁症症状没有特定的模式,有些抑郁症患者也不会感到抑郁,而是麻木。不过通常而言,心理症状的“抑郁情绪”或“兴趣缺乏”,至少会存在一个。

生理症状
心理症状
失眠
抑郁情绪
食欲或体重改变
兴趣缺乏
迟滞/激动
无价值感、罪恶感
疲劳
无法专注与决定
-
有自杀意念

(资料来源/台湾抑郁症防治协会理事长张家铭 整理/谢佳君)

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的成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生物性:脑内生物传导、内分泌、大脑结构改变,影响神经传导。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出现不正常变化。
  2. 基因性:正如许多精神疾病,抑郁症也有可能会遗传,临床上观察到家族抑郁症史、父母与子女都罹患抑郁症的情况。
  3. 心理社会性:个人性格、生活压力、早期失亲、家庭问题、重大创伤事件(如:性骚扰、性侵害)等,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的分度

抑郁症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

  1. 轻度抑郁症(轻郁症):持续数天的情绪低落,影响到日常生活,轻郁症症状有失眠、易怒、注意力不足、胃口及体重改变、物质滥用等征兆。
  2. 中度抑郁症:除了轻郁症的症状外,还会出现自我价值低落、工作效率变差、过度担忧、变得极度敏感等征兆。
  3. 重度抑郁症(重郁症):不仅当事人,连紧密生活的旁人也能察觉异状。重郁症症状除了上述,还会出现幻觉、妄想、对刺激几乎无反应的“木僵”、自杀念头等征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1. 心理治疗:目前所有抑郁症治疗中,最有实证的方式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的最新指南,针对轻度抑郁症患者,优先建议采用心理治疗,不建议定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因为效益并不高。指南推荐的治疗清单,包括团体运动、人际心理治疗、咨询等,近年来流行的正念冥想也在其中。
  2. 药物治疗:除了三环抗抑郁药物(TCA)如妥富脑(学名Imipramine,商品名Tofranil),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包括:
  • 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百忧解(学名Fluoxetine,商品名Prozac)、克忧果(学名Paroxetine,商品名Seroxat)、乐复得(学名Sertraline,商品名Zoloft)及立普能(学名Escitalopram,商品名Lexapro)等。
  • 正肾上腺素与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NRI):千忧解(学名Duloxetine,商品名Cymbalta)、速悦(学名Venlafaxine,商品名Efexor)。

抑郁症的发作症状

抑郁症发作时,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1. 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劲。
  2. 易怒、易焦虑、不安。
  3. 失眠、难以入睡。
  4. 缺乏食欲、吃不下东西。
  5. 自卑、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
  6. 社交冷漠、与他人隔绝互动。

抑郁症发作时的自救方法

专家建议,当抑郁症发作时,可以尝试以下自救方法:

  1. 通过笔记或反思,追踪自己的症状,并辨识诱发抑郁症状的事件源。
  2. 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先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身体所感知到的事物上,让大脑休息。
  3. 暂时先接受自己的抑郁症发作,不要奋力抗拒,但也切记不过度沉溺。
  4. 先让自己脱离难受的环境,去找个让你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情境。
  5. 做一些能治愈你的事,不要自我批判,只要对你有效,就是好的事情(但切记避免物质滥用问题)。
  6. 挑战自己的负面想法,当有负面思考冒出来,先用审视和质疑的态度来自我对话(有些事并不如你所想的严重,而是被夸大了)。

如果发现正在策划一个自杀计划,务必马上寻求专业辅导或精神科治疗。

抑郁症何时需要住院治疗?

抑郁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住院,但根据台大医院和国军桃园总医院的资料,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让抑郁症病人住院治疗:

  1. 抑郁症病人有自杀的想法或已经出现自残的行为。
  2. 病人的意识、思考、情绪和行为举止严重干扰他人,例如卫生习惯变差、有暴力倾向、言语谩骂等。

住院的目的除了治疗,还有监护病人行为的用意,另外住院期间医疗院所会安排活动帮助抑郁症病人稳定情绪,医护人员会帮助抑郁症病人作息规律,让病人出院后能尽快重返日常生活。

陪伴抑郁症患者的关键点

如何正确陪伴抑郁症患者?面对抑郁症病友,身边亲友通常会出于好意,想方设法激励他们,要他们“不要想太多”、“开心起来”,但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患者的抑郁倾向。

台大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医师杜恩年指出,陪伴抑郁症病友,要掌握以下两个重点:

  1. 用不带批判的态度陪伴:倾听、感受对方的需求,不带价值判断地陪伴患者,才能进入他/她的世界。因为患者真正需要的,就只是身边有人能够静静地倾听,给予稳定的支持。
  2. 不要一肩扛起所有照顾责任:照顾对方前,不要忘记先照顾自己,如果你已经不堪重负,或开始感到暴躁、厌烦,甚至自己也出现抑郁症状,就应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千万不要靠自己一个人扛起照顾抑郁症患者的全部责任。

陪伴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从对方的各个生活领域寻找支持力量,扮演桥梁角色,协助其他亲友、职场同事、医护人员都能同理病友的痛苦。建立人际活动是重要的,比如众人接力关怀、举办较为轻松的社交活动、协助维持正常的睡眠和饮食,都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抑郁症常见问答

抑郁症、躁郁症、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症”是“抑郁症”的别称,两者没有区别;“躁郁症”是容易与抑郁症混淆的精神疾病,自残风险并不比抑郁症低。

如何分辨“抑郁症”和“躁郁症”?抑郁症以情绪低落、麻木不仁为主;躁郁症则包括躁症、郁症两种症状,交替发作:

  1. 躁症发作:情绪高涨、心情很“嗨”、话多、充满活力,相关症状持续达1周。
  2. 郁症发作:抑郁症或其他轻微抑郁症状,如表现出不想参与活动、消沉、退缩等,相关症状持续达2周。

要分辨出躁郁症,需要长期观察与追踪,因为郁期可长达半年~1年,躁期可能仅维持3个月~半年。病人可能长期只有抑郁表现,偶尔才出现1次躁症;或者躁症明显,郁症却较轻微,交替发作间也可能有平稳期。为了正确用药和治疗,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

抑郁症患者在想什么?

许多抑郁症患者容易陷入“负面思考循环”,无论面对未来还是回顾过去,都倾向于做负面解读,难以自拔。负面思考循环很难打破,患者通常无法自拔,研究指出,长期处于负面思考循环,可能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

针对负面思考循环的成因,美国心理协会列出几个可能因素:

  1. 以为不断去想,就能理清自己的问题。
  2. 有重大身心创伤史,不由自主想起。
  3. 长期且持续承受着某种压力。

抑郁症会遗传吗?

抑郁症可能会遗传,但父母有抑郁症子女不一定也会有抑郁症,因为抑郁症是多成因的疾病,只能说家中有抑郁症的长辈,后代有抑郁症的概率较高。有数据显示,若父母一方有抑郁症,子女得到抑郁症的概率约8至12%;若父母双方都有,子女得到抑郁症的概率约40%至50%。

抑郁症属于重大疾病吗?

重度抑郁症属于重大疾病中的“慢性精神病”,重度抑郁症的定义是:治疗6个月以上、影响工作、社交功能、有精神病症状,即可申请重大疾病。

抑郁症有保险理赔吗?

抑郁症可以有保险理赔,若治疗抑郁症需要住院或有门诊治疗,可以有医疗险给付;另外重大疾病险、长期护理险等,只要符合合同条款都可以有保险理赔。

资料来源:NIH、Healthline、Medical News Today、Harvard Health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