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变“催命符”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变“催命符”
到2050年,全球因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而死亡的人数或将攀升至1000万,医疗保健和生产力下降的累计成本将达到100万亿美元。这一触目惊心的预测,揭示了抗生素滥用带来的严重后果。近年来,虽然我国通过一系列措施严控抗生素使用,但滥用现象在个别医疗机构仍时有发生,网络平台也成为抗生素滥用的新渠道。
抗生素滥用: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四届全球高级别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部长级会议上表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正在威胁人类所依赖的药物治疗效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指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如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等,均可能成为诱导耐药性的因素。
研究数据表明,到2050年,全球因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而死亡的人数或将攀升至1000万,医疗保健和生产力下降的累计成本将达到100万亿美元,且低收入国家的畜牧业产量将损失11%。这一串数字背后是长期泛滥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现状。
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误区
- 误区一:感冒发烧就要使用抗生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药师于磊指出,上呼吸道感染的大部分患者是病毒感染,且具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很多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感冒了就要尽早服用抗生素,往往自行购药服用,或是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随意购买和使用
记者在美团外卖上随机选择一家药店购买阿莫西林胶囊,简单填写了性别、年龄、过敏史等个人信息,在病情描述里选择了“急性支气管炎”选项,便弹出一位“海南嘉隆互联网医院”周姓医师的对话框。对方询问是否有信息补充,记者正输入时,聊天页面显示“已为您开具处方”,全程不到一分钟。
- 误区三:不按医嘱服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段金菊表示,“一些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依从性不佳,吃了一两天看到症状缓解就不吃了,或者不按医嘱间隔来服药,疗程不完整、服药不规律、剂量不准确等,都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都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遵医嘱用药: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购买和服用。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用药方案。
按时按量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病情好转,也要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注意用药禁忌: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抗生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腹泻、皮疹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健康未来
抗生素合理使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相关部门提出明确要求。专家表示,应进一步推动落实,强化遏制耐药综合治理。
“专业化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根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选锭认为,医院应建立一支专业管理团队,同时在流程改造、信息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观念和诊疗能力十分迫切。目前,国家要求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处方权规范化培训。但有卫生系统人士反映,一些培训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临床指导性差。“应进一步优化培训形式、内容,加强培训力度和精准度,力求实效。”业内人士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表示,当前我国抗生素管理在销售渠道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网络销售处方药乱象频出、监管难度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常态化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完善对第三方平台的约束机制,督促其负起主体责任。
健康科普也需持之以恒。段金菊等专家表示,要提高公众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澄清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误区,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观念和用药习惯。“要让大家知道,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会引发过敏、肠道菌群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快速发展,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失效,在未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通过健康教育减少抗生素滥用,守护每个人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