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置南海等郡于岭南的历史考察
秦始皇置南海等郡于岭南的历史考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陆地上扩展了帝国的版图,还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郡,将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了更远的南方。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岭南地区的政治格局,还开启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往来,对中国海疆史、南海资源开发史和海洋交通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内出土的陶俑(2007年摄)。新华社发
广西兴安县灵渠。新华社发
秦始皇统一六国与进军岭南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通常被描述为“六王毕,四海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然而,秦始皇的征服行动并未止步于此。《史记·天官书》记载:“秦始皇之时,……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这表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同时,还在向周边地区扩张。
秦始皇进军岭南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这段记载表明,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派遣军队征服了岭南地区,并设置了三个郡。然而,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秦军在灭楚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南征百越之君”的军事行动。因此,有学者认为秦军进军岭南的时间可能比《史记》记载的更早。
秦始皇时期的移民政策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这些移民主要是被贬谪的罪犯、逃亡者和商人,他们被强制迁移到岭南地区,承担戍边和开发的任务。这种移民政策不仅充实了岭南地区的劳动力,也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秦东门”的设立与海洋意识
秦始皇在位期间,不仅重视陆地疆域的扩展,还表现出强烈的海洋意识。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巡时,“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这些行为体现了秦始皇对海洋的重视,也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
南海郡的经济与文化影响
秦始皇设置南海郡后,番禺(今广州)成为岭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番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逐渐发展成为岭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性商港。
秦汉时期,从徐闻、合浦出发的海上航路逐渐开通,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网络。《汉书·地理志下》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这条航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影响。
结语
秦始皇置南海等郡于岭南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篇章。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岭南地区的政治格局,还开启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往来,对中国海疆史、南海资源开发史和海洋交通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