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教授揭秘:15年中国胆固醇飙升真相
赵冬教授揭秘:15年中国胆固醇飙升真相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国胆固醇水平的惊人变化:近15年来,中国人群高胆固醇患病率增加了1.9倍,达到14.4%。这一发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正在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重要隐患。
中国胆固醇水平的惊人变化
赵冬教授的研究数据揭示了中国胆固醇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总胆固醇水平都有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女性35~44岁年龄段人群和农村地区居民的胆固醇水平上升尤为明显。
这一趋势与《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的数据相互印证。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现患人数高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就有2.45亿。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据首位,2021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这意味着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时,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不仅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1990~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增长33.7%,其中男性增长51.8%,远高于女性(12.1%)。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病种依次为房颤和房扑(147.0%)、缺血性心脏病(122.0%)、外周动脉疾病(108.9%)、缺血性脑卒中(80.4%)和主动脉瘤(49.1%)。
中国居民血脂水平上升的原因
中国居民血脂水平持续上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血脂异常。
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
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因素也会显著影响血脂水平。
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发现,心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程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农村和偏远地区,心血管病疾病负担降幅较小。
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高胆固醇
面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健康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大麦。建议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mg以下。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是调节血脂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定期检查:建议<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
赵冬教授的研究提醒我们,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控刻不容缓。通过加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教,特别是针对中青年和广大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遏制并进一步逆转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上升的趋势,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守护国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