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络虚假信息诈骗:徐玉玉悲剧再敲警钟
揭秘网络虚假信息诈骗:徐玉玉悲剧再敲警钟
2016年8月,山东临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接到一通诈骗电话,9900元学费被骗走后,这个花季少女在报案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厥,两天后因心脏骤停离世。这起震惊全国的电信诈骗案,不仅让一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悲痛,更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络虚假信息诈骗的广泛关注。
徐玉玉接到的诈骗电话来自“171”号段,这类虚拟运营商号码因实名制不严,一度成为诈骗分子的首选工具。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介绍,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部分虚拟运营商管理上的漏洞,如号码缺乏实名制、购买号码相对容易等,实施诈骗活动。
近年来,网络虚假信息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群体占比高达62.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接近88.4%。
刷单返利:诈骗之首
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当前发案量最大、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诈骗分子通常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等方式吸引受害者,通过“充值越多、返利越多”的诱惑,诱使受害者不断转账。江苏徐州男子曹某就在这种诱惑下,被骗取了42万元。
虚假投资:损失最大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虽然发案量不是最多,但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等为幌子,诱导受害者在特定虚假网站或APP投资。安徽阜阳女子张某就在一场精心设计的“网恋”骗局中,被骗取了100余万元。
虚假购物:增长最快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诈骗分子在各类平台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诱导受害者私下交易,再以各种理由诱骗其继续转账。四川攀枝花女子王某就在一次看似划算的“私下交易”中,被骗取了1.3万余元定金。
冒充客服:防不胜防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通过非法获取的购物信息,冒充客服谎称商品存在问题需要理赔,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和验证码等信息。四川宜宾女子张某就因轻信“快递丢失需要理赔”的说辞,被骗取了数万元。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虚假信息诈骗,我们该如何防范?深圳市公安局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提高警惕:凡涉及“电话欠费、恶意透支、信息泄露、涉及洗钱、账户不安全、安全账户”等关键词的陌生来电或短信,都可能是诈骗。
核实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求证:
- 与家人、朋友、邻居沟通
- 咨询银行工作人员
- 拨打当地反诈骗咨询专线
不轻易转账: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轻易透露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当地反诈骗专线报警,如深圳市民可拨打0755-81234567。
网络虚假信息诈骗不仅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徐玉玉的悲剧,正是对所有人的一记警钟。只有提高全民防骗意识,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钱袋子”,让类似徐玉玉的悲剧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