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安踏富二代创业秘籍:可隆和迪桑特的崛起之路
揭秘安踏富二代创业秘籍:可隆和迪桑特的崛起之路
在体育用品行业,安踏集团的两位富二代——丁思榕和丁少翔,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创业传奇。一个将可隆打造成“体制内”穿搭的代表品牌,另一个则让迪桑特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突破50亿元。他们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富二代创业的独特路径,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富二代的创业起点:从留学到回归
丁思榕和丁少翔的成长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丁思榕出生于1992年,和多数二代一样,他早早出国深造,大学主修广告营销。出于对运动和广告的热爱,毕业后,他先是去了一家英国运动热店积累工作经验。不过,据说该公司恰好是NIKE的供应商。由于家庭背景的缘故,很多项目他都无法深度参与。最终,他作出决定:回归家族企业。2015年,丁思榕回国。当大家以为,作为大公子的他会大张旗鼓的进入安踏时,丁思榕反而选择从基层做起。在两年内的时间里,他踏踏实实的从厦门一家旗舰店的导购,做到商品企划经理,通过了家族的重重考验。
丁少翔则在父亲丁世忠的指导下,专注于高端运动品牌运营。两人虽然都选择了回归家族企业,但并没有直接进入管理层,而是选择从基层做起,通过实际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低调”的回归方式,既体现了家族企业的谨慎,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务实态度。
借力与独立:富二代的创业平衡术
作为富二代,丁思榕和丁少翔无疑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但如何在借助家族资源的同时保持独立性,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丁思榕在接手可隆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营销专长。他将可隆定位于高端户外品牌,主打“体制内”穿搭,通过密集的营销活动和涨价策略,成功将品牌价值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可隆的收入增幅达到50%,成为安踏集团增速最快的品牌。
丁少翔则在迪桑特的运营中展现了出色的市场洞察力。他采用“二八法则”,聚焦滑雪、高尔夫和铁人三项等高端运动市场,通过KOL合作和会员体系,精准触达目标消费者。目前,迪桑特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
他们的成功,既得益于安踏集团的平台支持,也展现了个人的创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这种借力与独立的平衡,是富二代创业的重要课题。
品牌运营的成功密码
可隆和迪桑特的成功,离不开安踏集团的整体战略支持。安踏通过收购和运营高端品牌,形成了从大众到高端的多品牌矩阵。这种“多品牌、多赛道”的战略,为丁思榕和丁少翔提供了广阔的创业舞台。
在品牌运营方面,两人展现了出色的能力。他们不仅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和设计,更在品牌定位、营销策略和渠道扩张上进行了精心布局。例如,可隆通过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主张吸引目标消费者,迪桑特则通过高端运动赛事和KOL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对普通创业者的启示
丁思榕和丁少翔的创业经历,对普通创业者有何启示?
首先,品牌定位至关重要。可隆和迪桑特都找到了清晰的市场定位,避免了与主流品牌的直接竞争。其次,营销和渠道扩张需要精准施策。无论是可隆的环保主题营销,还是迪桑特的KOL合作,都体现了对目标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最后,产品质量始终是品牌发展的基石。两个品牌都坚持高品质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富二代创业也有其独特挑战。如何摆脱“靠父母”的标签,建立独立的品牌价值,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丁思榕和丁少翔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家族企业的庇护下,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结语:创业无问出身
在当今中国,创业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无论是富二代还是普通创业者,都需要借助各种资源才能成功。丁思榕和丁少翔的故事告诉我们,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而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虽然没有家族企业的支持,但通过创新思维和不懈努力,同样可以打造出成功的品牌。
随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在这个领域大展身手。丁思榕和丁少翔的创业经历,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