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战地》新作设计思路揭秘:《使命召唤》哲学加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战地》新作设计思路揭秘:《使命召唤》哲学加持

引用
gcores机核
9
来源
1.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79776
2.
https://www.sohu.com/a/840194348_121124363
3.
https://www.sohu.com/a/810761291_121827626
4.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78520
5.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3887
6.
https://www.yfchuhai.com/article/10223392.html
7.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734135.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8%A7%86%E6%9A%B4%E9%9B%AA
9.
http://news.17173.com/z/yxtj3/content/11062024/103048759.shtml

01

《战地》新作开发团队大换血:98%新人的挑战

《战地》系列新作的开发团队构成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前《战地》开发者爆料,当前开发团队中98%的成员都是新人,没有参与过之前的《战地》游戏。这一惊人的数据不仅揭示了团队构成的重大变化,也暗示着游戏开发理念的潜在转变。

新《战地》由4家不同的工作室联合开发,其中DICE为主要开发商,其他三家(Criterion、Ripple Effect和EA Moitve)提供协助。这种多工作室协同开发的模式,与《使命召唤》系列的开发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02

《使命召唤》开发哲学的核心要素

《使命召唤》系列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开发哲学。这种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快节奏迭代:《使命召唤》采用每年一部新作的模式,保持了较高的更新频率。这种模式要求开发团队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开发流程和工具链。

  2. 模块化开发:为了支持快速迭代,《使命召唤》采用了高度模块化的开发方式。游戏的各个系统(如战斗系统、成长系统、匹配系统等)都被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便于独立开发和测试。

  3. 数据驱动设计:《使命召唤》系列非常重视数据驱动的游戏设计。通过收集玩家行为数据,开发团队能够快速调整游戏平衡性,优化玩家体验。

  4. 跨工作室协作:多个工作室协同开发是《使命召唤》系列的常态。这种模式要求有高效的沟通机制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03

《战地》新作的开发模式转变

面对《使命召唤》系列的强劲竞争,EA显然希望借助新的开发模式来重振《战地》系列。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发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工作室开发转向多工作室协同开发。这种转变能够汇聚更多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团队磨合和沟通成本的增加。

  2. 开发理念的调整:新团队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使命召唤》式的快节奏迭代模式。这意味着游戏的开发周期可能会缩短,更新频率会提高。

  3. 技术债务的处理:随着开发团队的更迭,原有的技术债务问题可能会得到重视。新团队可能会引入更先进的开发工具和流程,为游戏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04

对游戏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战地》新作的开发模式转变,反映了游戏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戏公司需要不断优化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这种转变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 行业标准的提升:随着大型游戏公司纷纷采用更先进的开发模式,整个行业的开发标准可能会随之提升。这将迫使其他公司跟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 人才流动加剧:开发团队的更迭和开发模式的转变,可能会引发游戏行业的人才流动。拥有先进开发经验的人才将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

  3. 游戏品质的分化:采用更高效开发模式的公司,可能会在游戏品质和创新性上占据优势。这将进一步加剧游戏市场的两极分化。

05

结语

《战地》新作的开发团队构成和开发模式转变,不仅关系到一款游戏的成败,更折射出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戏公司需要不断优化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这种转变可能会带来行业标准的提升、人才流动加剧以及游戏品质的分化。对于玩家来说,这种变革最终将体现在游戏体验的提升上。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款由全新团队打造的《战地》新作,能否为玩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游戏体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