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癌症晚期疼痛管理的新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癌症晚期疼痛管理的新突破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1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d0384206376
2.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508/herald/76bfa97f346f932c186cba82608f04ce.html
3.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0839283.html
4.
https://mse.fudan.edu.cn/8b/a8/c22913a691112/page.htm
5.
https://www.bjcyh.com.cn/Html/News/Articles/71463.html
6.
https://wap.cacakp.com/appnews/detail/id/17656
7.
https://www.jd.com/qa/21581435429016
8.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6952573.html
9.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07335a2c18db77b8179d3b8f5cb59a41
10.
http://www.bio4p.com/fastnews/31298.html
11.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6d7f7ac90ecf0342c6fc3d582c0069d4

癌症晚期的疼痛管理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期研究显示,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正在不断涌现,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比如,新型镇痛药物的应用、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以及先进的物理疗法等,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此外,心理护理和支持同样重要,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应对这一艰难时期。这些新进展无疑为癌症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新型镇痛药物和技术突破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步文博教授与合作团队,先后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连续报道了两类基于生物物理作用的新型电活性纳米功能材料,分别通过干预神经元细胞膜的离子电流和膜受体蛋白空间分布,成功实现了对顽固性疼痛的长时、高强度、非成瘾的高效缓解。

从疼痛机制的角度出发,该系列研究开发的不耐药、非成瘾且具超长效镇痛的新策略和技术,不仅从致痛根源上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达到镇痛目的,也为基于动作电位和膜受体蛋白的疾病治疗及新型药物研发提供全新的思路。

02

创新治疗手段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主任张金华带领其团队,成功为一位患有顽固性、难治性晚期癌症的患者实施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手术。术后,患者疼痛得到显著缓解,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患者患有晚期胰腺癌并伴有多个部位转移,因无法忍受右下腹及两侧季肋区频繁发作的剧烈疼痛,前往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寻求治疗。患者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和评估,张金华主任对病情进行深入分析,尽管患者数月来已经接受多种口服镇痛药物治疗,但疼痛缓解效果并不理想,持续性疼痛的数字化NRS评分≥4分,并且伴有难以抑制、难以忍受的右下腹爆发痛(每次发作持续约1至2小时,NRS≥8分)。鉴于患者并发的腹膜后转移、肝脏转移、骨转移等复杂情况,导致难以治疗的频繁爆发性疼痛。张金华团队果断决定为其实施鞘内给药镇痛治疗,即通过在蛛网膜下腔植入输注系统,将阿片类药物直接送入脑脊液与脊髓的相应镇痛靶点结合,有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鞘内药物镇痛治疗具有多项优势,例如:仅需口服阿片类药物剂量的1/300即可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使相应脊髓局部药物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持续性缓解疼痛并有效处理爆发痛;进入血液循环中的阿片类药物水平较低,从而显著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用药途径与相对应剂量比较

考虑患者呈恶液质状态(BMI 16.4)伴食欲低下,同时存在低蛋白血症以及中度贫血等临床表现,张金华团队为其制定了营养支持方案,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历经两个多小时的精心手术,成功为患者植入鞘内吗啡泵。经过数天的调养恢复,患者感觉疼痛得到充分且有效地控制,右下腹爆发性疼痛和季肋区疼痛基本消失,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完全停用。从最初“满脸愁容”的来到病房住院,到如今时常笑容满面,患者由衷地感慨道:“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能够遇到北京朝阳医院如此优秀的医生团队。要是早知晓有这种止痛泵,自己又何至于遭受这般痛苦的折磨啊!”

张金华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组图)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经历的症状之一,它贯穿整个病程,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深远影响。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近80%的恶性肿瘤患者遭受癌痛困扰,即便在临床治愈后,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持续遭受疼痛折磨。癌痛成因可以分为三类: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大约占88%;由癌症治疗引发的疼痛,约占11%;由肿瘤间接导致的疼痛,大约占1%。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相较于化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那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才是他们最难以承受的苦难;他们最害怕的并非死亡,而是持续不断、无休止的疼痛折磨。许多癌痛患者无奈地感叹:“与死亡相比,我更害怕癌痛。”癌痛的严重性还体现在它导致长期睡眠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食欲,进而引起身体疲劳、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癌痛同样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削弱身体的康复能力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持续的疼痛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绝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诱发焦虑症或抑郁症,甚至干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其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交流或活动。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高昂的医疗费用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把精准癌痛评估与完善癌痛管理确立为专业目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癌痛精心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理策略,力求及早控制癌痛,让肿瘤患者身心获益。事实上,及早镇痛与抗癌治疗同等重要,是抗癌治疗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大量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早期疼痛治疗联合标准抗肿瘤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此次成功实施全植入式鞘内镇痛手术标志着北京朝阳医院疼痛团队在顽固性、难治性癌痛的微创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技术的运用是继三叉神经半月结微球囊压迫术、脊髓神经电刺激术、腹腔神经丛神经毁损术之后,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又一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

03

其他研究进展

除了上述突破性进展,其他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1. 肠道菌群与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及毒性相关性的研究
  2. 长效G-CSF在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的应用
  3.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这些新发现和新技术为癌症晚期疼痛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未来将会有更多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问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