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纺织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展望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纺织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展望
2024年,中国纺织业的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从工信部发布的5G工厂名录中纺织企业数量的翻倍增长,到多家龙头企业智能工厂项目的落地,无不昭示着这一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革命。
5G+工业互联网:纺织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
在福建金源纺织公司的智慧工厂里,5G+边缘计算能力的部署实现了全生产工序数据的在线采集。通过对数据的实时汇总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对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决策。同样,在江西亿阳纺织集团,3500平方米的智慧仓库实现了无人化作业,成品布匹通过高空廊桥输送系统和自动导引车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仓储效率。
在雅戈尔集团的西服工厂,5G专网建立了覆盖全生产线的智能吊挂系统,实现了从裁剪、车缝、整烫到仓储配对的一体化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用户订单数据与智能吊挂系统实时贯通,通过MES实现工序的自动编排。
人工智能:纺织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在化纤领域,恒逸集团与百度等单位合作开发的化纤丝饼外观缺陷在线检测与定级技术项目,运用多项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化纤丝饼外观缺陷的智能化识别模型,解决了细旦丝多角度广景深的识别检测问题;开发了柔性质量控制系统,可自定义不同批号产品的降等规则,实现在线精准定级。
在纺纱领域,东华大学、无锡一棉和经纬智能公司首创巡游式细纱接头机器人,其接头时间、接头成功率和规模看台率三大核心指标均优于国际同类轨道式接头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机械臂末端接头作业、高支纱接头张力控制、自主移动导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毛纺织领域,康赛妮公司开发了纺纱工艺专家系统,实现了纱线风格、光泽、色彩和形态结构精准调控;创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羊绒制品交互设计,实现了羊绒面料组织形状纹理与运动形变效果的细腻化数字呈现。
在印染领域,绍兴福元与武汉纺大等单位合作开发的印染企业染化料智能称重配送系统,实现了按工艺配方进行多仓多通道精准计量,提升了粉体染料溶解速度与均匀性;适应工艺需要的染料载具机器人流转系统,实现染料无残留清洁输送。
在针织领域,浙理工和恒强公司开发了全成型横机智能控制系统,创新了多变量工艺参数安全加密与高效解析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针织服饰工艺参数自适应控制和高品质制造。
在服装领域,上工富怡、天工大在面向服装定制的智能柔性生产线上,集成了服装量体模块、服装CAD模块,以及裁剪、绣花与缝合设备,实现了软件与设备之间的数据贯通;基于遗传算法优化了裁片排料方案,开发了裁床控制系统、压料盘机构及钻孔装置,提高了布料利用率,满足了多种布料的裁切需求。
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以魏桥集团为例
作为一家连续12年入选世界500强的特大型企业,魏桥集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值得借鉴。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马法红表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夯实数据基础,用两到三年时间建设企业数据中台,完成全量设备和生产数据的全量采集。
魏桥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分为四个阶段:数据采集、场景建设、管理模式转变和AI应用。目前,集团已建设了13个智能化工厂,打造了“纺织—印染—服装、家纺”于一体的完整链式生产体系。与传统纺纱工厂相比,智能纺纱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37.5%,万锭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5%,半成品质量综合指标提高了20.8%,能源利用率提高了8.8%。
标准化: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石
2024年12月,以“数实发展,时尚创新”为主题的时尚产业数字化发展大会在绍兴柯桥举行。会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众多制造型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同成立了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专题组。神州数码获准成为专题组成员单位,将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物联网技术应用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
展望: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 “十五五”发展的谋划之年。纺织行业将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发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新动能,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纺织业将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为全球纺织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