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染整技术:纺织行业的环保新选择
数字化染整技术:纺织行业的环保新选择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同时也是环境敏感型产业,其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染整技术以其显著的环保优势,正成为推动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化染整技术的环保创新
数字化染整技术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了对染色、印花等环节的精确控制,有效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和污染排放。具体而言,该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环保:
智能检测与控制: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染料浓度、温度等关键参数,确保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品。
环保型染料与工艺:采用低污染、高固色率的环保染料,结合节能减排的染色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资源循环利用:智能化系统能够优化水资源的使用,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废弃物处理:通过智能分析,优化废弃物处理流程,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政策引领下的绿色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郑艳强调,推动纺织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对于落实双碳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也提出,要大力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政策引导下,纺织行业积极行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行业已启动“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一大批领军企业正积极推进减碳工作。据统计,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2.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行业正努力降低这一比例。
实践案例:数字化转型推动环保升级
凤竹纺织:智能化改造提升环保效能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及可视化中控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项目投入全自动染整设备,开发全自动化染料、助剂计量配送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显著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柯桥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区域示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聚地,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内企业通过智能装备改造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监控,有效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柯桥区首创纺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机制,通过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助力产业与人才监管,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据见证:显著的环保成效
以溢达集团为例,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无水染色等领先技术,实现了显著的环保成效。2023年,公司确定了89项节能措施,包括设备效率、工艺流程改进和热回收。与2018年的基线相比,公司将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3%。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方面,公司维持的排放量为38mg/L,远低于政府设定的80mg/L阈值。通过采用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总用水量较传统方法减少了95%。
展望未来: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重驱动
数字化染整技术不仅推动了纺织行业的环保升级,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化与绿色化将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纺织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环保和高品质的产品选择。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及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数字化染整技术必将在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