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剑锋谈公交行业创新管理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剑锋谈公交行业创新管理策略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7
来源
1.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cjd/202410/t20241022_508115.html
2.
https://tria.org.tw/2024/03/
3.
https://m.chinabuses.com/news/14/article_111232.html
4.
https://www.7its.com/?m=home&c=View&a=index&aid=21506
5.
https://www.cictci.com/index/cases.html
6.
https://www.7its.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23194
7.
https://gzw.nc.gov.cn/ncsgzw/gqgg/202405/b7a24d42c6d74399b1edf584d0264092.shtml

近年来,公交车客流量持续减少,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地铁、共享单车、私家车和网约车的多重冲击,公交车行业如何破局?本文深入分析了公交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01

公交车的困局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场公交车小型化潮流正在席卷全国部分城市。在青岛和深圳等地,小型公交车的占比逐渐提升,成为街头的新风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这种“小公交”实际上是各地强化地铁与公交接驳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在大城市,随着地铁客流量的持续攀升,不少城市开始不断加强地铁与公交的接驳,这类微循环公交线路非常喜欢使用“小公交”。

一位在深圳公交系统工作近二十年的公交司机表示,从10年的时间跨度看,乘客差不多少了近一半,目前最主要的乘客是老人和上下学的学生。除了早晚高峰期,日常时间公交车的空座率越来越高,很多时候车上只有两三个人。甚至在部分节假日,车上连满座都无法达到。这位司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乘坐地铁出行或骑电动自行车,这为公交系统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常规公交客流量在1998—2014年呈现增长趋势,2015年开始,客流量逐年减少;2023年客流量虽有小幅增长,达416.3亿人次,但只达到了2019年客流量的67%,2014年的53%。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2023年,全国城市轨道平均单位车公里运营成本为34.3元,车公里运营收入为17.6元,平均运营支出比为64.2%。大部分城市票务收入无法弥补运营成本,规模越大,缺口越大,运营总成本超过2000亿元。

多位公交企业人士表示,现在出行方式多种多样,乘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少了,目前公交企业大部分面临入不敷出的现状,如何实现创新运营也成为重中之重。

02

公交车曾经的辉煌

在过去,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有限,城市中的出行选择相对匮乏。公交车和出租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依赖。然而,出租车因价格相对昂贵,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频繁乘坐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相比之下,公交车凭借其较低的票价,成为了大众出行的首选方式。

那时,公交车线路逐步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连接着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工作单位等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无论是清晨赶着上班的上班族,还是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亦或是外出购物、办事的居民,公交车都承载着他们的出行需求。公交车的站点设置合理,方便人们中途换乘,使得人们能够较为便捷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很多城市,公交车甚至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流动名片。不同车型的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展现着城市的风貌。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热情服务,为乘客解答路线疑问,帮助乘客找到正确的站点。一些城市还会在公交车车身张贴城市的宣传标语、文化特色图案等,让公交车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公交车不仅是一种出行工具,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03

公交车式微的原因

我们仔细分析公交车当前逐渐式微的原因,其实无外乎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公共交通多元化对公交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铁建设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不少城市的地铁网络星罗密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交通体系。地铁具有速度快、准点率高、运量大等优势。它不受地面交通拥堵的影响,能够快速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例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地铁线路几乎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人们可以通过地铁轻松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相比之下,公交车在速度和准时性上存在明显劣势。在高峰时段,地面交通拥堵严重,公交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拥堵的道路上缓慢前行,这使得乘客的出行时间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人们出行中 “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在过去,从公交站点到目的地之间的短距离出行一直是个困扰。很多人下了公交车后,还需要步行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而共享单车的投放,让人们可以在公交站点附近轻松找到单车,骑行至目的地。这种便捷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增加了出行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私家车与网约车的日益普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如今,在城市中,私家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拥有私家车,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由安排出行,无需受到公交车固定线路和发车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特殊出行需求的人,如携带大量物品、接送老人小孩等,私家车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出行条件。而且,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渐降低和金融贷款购车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私家车。这使得私家车在城市出行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公交车的市场空间。

再加上这些年网约车的全面兴起,网约车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乘客与司机的快速匹配。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网约车的价格逐渐变得亲民。许多网约车平台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如新用户优惠、打车优惠券等,使得乘客乘坐网约车的费用大幅降低。同时,网约车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乘客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车辆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车辆,如经济型、舒适型、豪华型等。这种便捷、个性化且价格合理的出行方式,吸引了大量原本选择公交车出行的乘客。

04

公交车的困局

目前,公交车的客源被严重分流,逐渐沦为老年人和学生党的出行代步工具。老年人由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对出行时间的要求不高,且很多老年人享受公交优惠政策,乘坐公交车出行成本较低,所以公交车仍然是他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而学生党,尤其是中小学生,由于经济尚未独立,公交车的低票价对他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学校通常会安排固定的公交线路供学生乘坐,方便学生上下学。

然而,这种被分流的趋势日益明显,给公交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一方面,客源的减少直接导致公交车的运营收入下降。为了维持运营,公交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车辆购置、维护、人员工资等方面,但收入的减少使得公交公司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乘客数量不足,公交车的发车频率不得不降低,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公交车的吸引力,导致更多的乘客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05

公交车的未来

尽管公交车面临诸多挑战,但作为一种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它依然是地铁等出行的重要补充。公交车要实现盈利,需要好好想办法。其实,公交车依然是城市慢生活出行方式的一种代表。如果能够在文化上不断加强,在定制玩法层面不断创新,公交车依然有不少价值。

我们觉得两种思路值得考虑,一方面,加强公交车的文化玩法。公交车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其文化展示和传播功能不容小觑。通过与当地政府、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元素。利用车身涂装、内饰设计、公交候车亭设计等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播、经典文化的解读、非遗技艺的展示、传统节日的举办等。这不仅可以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可以为城市的文化传承和推广做出积极贡献,提升城市的形象,在这个时候再做一些旅游专线无疑更能吸引人。

另一方面,定制玩法也是值得考虑的。随着市民对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公交车可以创新定制玩法,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可以开设婚庆主题巴士、浪漫巴士等,为市民提供独特的出行体验。这些主题巴士不仅可以在设计上体现浪漫、喜庆的氛围,还可以在车厢内部设置拍照区、休息区等,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因此,尽管当前公交车面临着盈利困难、客源被分流等诸多挑战,但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如何发挥好公交车的作用正在考验着各家公交企业们。

06

数智化赋能:公交行业破局新思路

面对公交行业日益严峻的经营困境,专家刘剑锋提出了“数智化赋能”的创新管理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智能化线网协同优化和多元化运营模式创新,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路,为公交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智能化线网协同优化

智能化线网协同优化是公交行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公交线路的动态调整和精准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济南市为例,该市在轨道成网运行背景下,实施了一系列公交线网优化策略:

  1. 与轨道交通错位发展:明确公交与轨道的功能定位,公交重点服务中短距离出行(6公里以内),轨道则主要满足长距离出行需求(平均乘距16公里)。

  2. 强化接驳功能:优化公交线路与轨道站点的衔接,通过“喂给式”线路设计,将乘客高效输送到轨道站点,形成“两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

  3. 智能调度系统:利用智能调度平台,实现公交车辆的动态监控和实时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准点率。

  4. 需求响应式公交:在低需求区域推行预约制公交服务,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济南市公交系统在与轨道交通的协同发展中找到了新的定位,不仅提升了公交的运营效率,也改善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多元化运营模式创新

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多元化运营模式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这包括:

  1. 定制公交服务:根据乘客需求,提供通勤、旅游、校园等定制化公交服务,满足特定群体的出行需求。

  2. 主题巴士运营:开发婚庆主题巴士、文化主题巴士等特色服务,提升公交出行的体验感和吸引力。

  3. 公交+新业态融合:探索“公交+物流”、“公交+广告”等跨界经营模式,拓展收入来源。

  4. 企业化运作机制: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化运作提升效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企业活力。

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平衡

公交企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在市场性和公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要求:

  1. 明确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效率。

  2. 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政府应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弥补企业因承担公益责任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3. 优化监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监管标准,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权责边界,实现有效监管。

  4.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公交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通过数智化赋能,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经营困境,更能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公交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